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牋奏的意思、牋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牋奏的解釋

書劄、奏章。《後漢書·胡廣傳》:“諸生試章句,文吏試牋奏。” 李賢 注:“ 周成 《雜字》曰:‘牋,表也。’《漢雜事》曰:‘凡羣臣之書,通於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舊五代史·梁書·孫隲》:“ 魏博 從事 公乘億 以女妻之,因教以牋奏程式。”《宋史·曾鞏傳》:“﹝ 曾鞏 ﹞尋掌 延安郡王 牋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牋奏”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牋奏”指古代臣子呈遞給皇帝的正式公文或奏章,屬于官方文書的一種形式。其中“牋”通“箋”,原指書寫用的細密竹片或紙張,後引申為正式文書的載體;“奏”特指向君主陳述意見的行為或文書。

  2. “奏”的深層含義

    • 陳述政事:如“奏疏”“奏折”,即臣子向帝王彙報事務或提出建議。
    • 儀式性功能:部分奏章涉及國家典禮、功績呈報等,如“奏功”。
    • 結果導向:如“奏效”“大奏奇功”,強調通過行動取得成效。
  3. 文書形式特點
    古代牋奏需遵循固定格式,内容需簡明扼要,常見于重大國事、政策建議或緊急軍情等場合,是君臣溝通的重要渠道。

  4. 曆史演變
    隨着朝代更疊,“牋奏”的書寫規範和名稱有所變化(如漢代稱“奏牍”,明清多用“奏折”),但其核心功能始終未變。

建議結合《古代公文制度》《中國文書史》等文獻進一步了解具體格式與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牋奏

牋奏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tián zòu”,意思是用筆書寫或描繪音樂的樂譜。

拆分部首和筆畫:牋字的部首是牛,共有14個筆畫。

來源:牋字是由“牜”和“㐱”組成的。這個字的衍化過程比較複雜,早期的字形多為「㐱」,有時還非常類似于「琴」的形狀。後來又引出了一個新的字形「牜」,并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形态。

繁體:牋奏的繁體字為「籐奏」,讀作“téng zòu”。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牋字的字形稍有變化,通常寫作「牂」或「㒸」。這些字形在字義上與現代的牋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一些差别。

例句:他用毛筆在紙上牋奏出一段美妙的音樂。

組詞:牋譜、牋缺、牋刻、牋代。

近義詞:樂譜、樂曲。

反義詞:奏樂、演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