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纓的意思、朝纓的詳細解釋
朝纓的解釋
朝冠。纓,結冠的帶子。 唐 劉禹錫 《酬馬大夫登洭口戍見寄》詩:“新辭金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纓的解釋 纓 (纓) ī 用線或繩等做的裝飾品:帽纓子。紅纓槍。纓穗。 像纓的東西:蘿蔔纓子。 帶子,繩子:長纓。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朝纓(cháo yīng)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含義
指朝冠,即官員上朝時佩戴的帽子。其中“纓”指系冠的帶子,用于固定帽子。例如唐代劉禹錫《酬馬大夫登洭口戍見寄》詩中的“新辭金印拂朝纓”,即描繪了辭官後拂去朝冠帶子的場景。
-
結構解析
- 朝(cháo):指朝廷或與君主統治相關的場合,如“上朝”“朝見”。
- 纓(yīng):原指系帽的帶子,後泛指裝飾用的絲帶,如“帽纓”“長纓”。
-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劉禹錫的詩句:“新辭金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意為辭去官職後,擺脫朝冠束縛,享受自然之樂。
-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 近義詞:朝冠、冠纓。
- 反義詞:無直接反義詞,但可結合語境,如“布衣”代指平民服飾。
-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朝纓”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服飾制度。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纓這個詞是指戰車或者馬車前端挂在車頭兩側馬鞍邊緣的裝飾物。該詞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木和弓,筆畫總共有13畫。朝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戰車是作為重要的作戰工具出現的,而朝纓則是作為裝飾品使用的。
在繁體字中,朝纓的寫法為「朝纓」。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需要正确定義它的古代寫法。朝纓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是「朝纓」,其中「纓」是以纟偏旁作為部首,雲旁作為聲旁,總共有14畫。
以下是一個例句:
她的馬車上挂着華麗的朝纓,使得整個車身更加華麗奪目。
朝纓的相關組詞可以包括:馬車、挂飾、裝飾品等。
朝纓的近義詞可以是:挂飾、車頭裝飾、馬鞍裝飾等。
朝纓的反義詞可以是:裸露、簡約、無裝飾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