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酒七次。 周 代諸侯來朝時,天子舉行享禮獻酒的次數。《周禮·秋官·大行人》:“諸侯之禮……饗禮七獻,食禮七舉。”祭祀宗廟亦用七獻。《禮記·禮器》:“一獻質,三獻文,五獻察,七獻神。” 孔穎達 疏:“七獻神者,謂祭先公之廟,禮又轉尊,神靈尊重也。”
“七獻”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一種重要儀式,具體釋義及背景如下:
指獻酒七次的禮儀流程,主要用于周代兩種場合:
根據《禮記·禮器》的記載,獻酒次數體現禮制的神聖性層級:
主要出自兩部經典:
七獻禮的繁複流程,體現了周代“以禮治國”的思想,通過儀式化的行為鞏固社會秩序。此類禮儀在後世逐漸簡化,但作為禮制原型仍被曆代典籍援引。
《七獻》是一個成語,指古代臣子或官員向君王獻上七種珍貴的禮物。這是一種寓意尊敬和效忠的表達方式,用以向君主表示忠誠和恭敬。
《七獻》的拆分部首為一丨人,共計13個筆畫。
《七獻》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禮記·檀弓上》中。據考證,它是西漢時期的一種制度禮儀,用以描述官員向皇帝獻上七種貢品的儀式。
《七獻》的繁體字為「七獻」。
古代寫作《七獻》的漢字形狀并不完全一樣,主要分為兩種寫法。一種寫法是「七」的上面有一個小點,表示七和獻之間的細微區别。另一種寫法是「七」的頂部像一個梯形,表示獻物的高貴和尊貴。
1. 臣願以七獻,表達對陛下的忠心與敬意。
2. 女兒國的國王每年要向聖女獻上七獻,以示順從和臣服。
七獻禮物、七獻國王、七獻制度
七貢、七珍、七獻禮
貪欲、自私、無誠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