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少量的财富。《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出无束脩之调,徒含章如龙凤,被文如虎豹”。 唐 颜真卿 《欧阳使君神道碑铭》:“至是无儋石之储而处顺安时,不改其度。” 明 宋濂 《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继母虐不子,厥子先生事之愈恭,既而改适他氏,无儋石之储。”
“儋石之储”是汉语中形容积蓄微薄的成语,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以下四部分:
一、词源解析 “儋”通“担”,为古代容量单位。《说文解字》记载“儋,荷也”,《汉语大词典》明确“儋石”指一石之量,合汉代计量约120斤(粟米)。两字连用构成偏正结构,强调储备量的稀少性。
二、文献佐证 该成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此处以具体数字对比凸显积蓄匮乏的状态,宋代苏轼在《乞常州居住表》中化用为“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进一步拓展其语境应用。
三、语义演变 从单纯表示粮食储备不足,发展为泛指各类资源(如财力、物资)的匮乏状态。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杜甫诗作时,用“儋石之储”形容创作素材的贫瘠,体现语义的文学性延伸。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常见于历史研究、文学作品及经济论述。如《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3年第2期《汉代平民经济考》中,引用此成语佐证西汉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见该刊第45页)。
以上解析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版)及核心期刊《文学遗产》2021年相关研究成果。
“儋石之储”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常用于赞颂清贫守志的品格。需注意“儋石”作为计量单位的具体数值因朝代不同略有变化,但核心语义始终指向“少量”。
八阶贝宁王国鳖菜鼻镜晨兴夜寐篡夺大都独独发辰焚祷风銮辅行夫子兵合伙环琨花奴欢饫回响儆戢景宿金壶道人蠲欠衎然磕磕巴巴科藤駃雨矿井忙急芒头马蹄银盟缘鸣吠冥助南櫂北辕嗫唲蹑云砰砰訇訇豾狸扑脸儿谦惧清都紫府青蔓擒戮劝耕让责濡写三郎申覆霜霏梯仙娲石惟利是命五保武弁诬民项下咸唐恓恻歇薄屑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