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田的意思、白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田的解釋

(1).旱田。《晉書·傅玄傳》:“近 魏 初課田,不務多其頃畝,但務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餘斛,水田收數十斛。” 清 秦笃輝 《平書·物宜上》:“俗以陸地為白田,便水者為水田。《晉書·傅元傳》:‘白田收十餘斛,水田數十斛。’是其語所自來。”

(2).種白谷的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溫水》:“火耨耕藝,法與華同。名白田,種白穀,七月作,十月登熟;名赤田,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謂兩熟之稻也。”

(3).荒田。 清 陶澂 《苦雨詞》:“ 鄱江 瀰瀰吹雨天,五月無禾成白田。”

(4).地名。在 江蘇省 寶應縣 南。 唐 李白 《贈徐安宜》詩:“ 白田 見 楚 老,歌詠 徐安宜 。” 王琦 注:“ 白田渡 在 寳應縣 南門外。” 唐 李嘉祐 《送皇甫冉往安宜》詩:“ 江 臯盡日唯煙水,君向 白田 何日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田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1. 未經耕種的閑置田地

此義項最早見于古代文獻,《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未墾種或暫不耕種的田”。例如《晉書·傅玄傳》中“白田收至十馀斛”即指未灌溉的休耕地。這種用法強調土地的自然狀态,與“熟田”形成對比,反映古代農耕文化中對土地分類的認知。

2. 北方旱作農田的統稱

《辭海》将其解釋為“旱田,無水之田”,特指依賴自然降水、無人工灌溉系統的耕地。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白田宜稻麥”佐證了該詞在農業史中的實際應用場景。這類田地常見于黃河流域,與江南水田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中國南北農業形态差異。

(參考資料:

1.《漢語大詞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版

2.《辭海》第七版曆史語詞分冊)

網絡擴展解釋

“白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旱田

指未灌溉的陸地農田,與水田相對。此義最早見于《晉書·傅玄傳》,其中提到魏初課田制度中“白田”産量較低(十餘斛),而水田産量更高(數十斛)。清代文獻也沿用這一區分,如秦笃輝《平書·物宜上》提到“俗以陸地為白田,便水者為水田”(、)。

2.種白谷的田

特指種植白色谷物的農田。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溫水》記載,白田與赤田分别對應不同耕作周期:白田七月播種、十月收獲,赤田十二月播種、四月收獲,形成“兩熟之稻”(、)。

3.荒田

指未耕種或暫時休耕的田地。例如清代陶澂《苦雨詞》中“五月無禾成白田”,即形容因災害導緻的荒田狀态()。

4.地名

位于江蘇省寶應縣南,唐代詩人李白在《贈徐安宜》中提及“白田見楚老”,王琦注“白田渡在寶應縣南門外”,說明其曆史淵源(、)。

5.玉石名稱(非主流釋義)

部分網絡解釋提到“白田”指田坑石中呈白色或淡黃色的玉石,質地似羊脂玉,帶有紅筋紋理,但此義多見于收藏領域,非通用語義(、)。


“白田”核心含義為旱田,擴展義包括特定作物田、荒田及地名。文學和史料中多引用前三種釋義,地名和玉石義屬特定領域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餅罷棄不譓不彰草台禅世雕龍橙皮赤城詞性電赫釣侶定量分析奉地拂壁俯近腐人高聰革去官賈冠履號訴黑檎和友鴻碩麾存護臘介福燼灰稽酌巨億戡難冷闆凳棱眼兩犀淩潮孋戎瘻管鸾鳳和鳴沒得媒穩婆鬧穣穣内家兵能級嘔符偏蝕貧凡前夫聖谟慎檢詩澀雙雙飔厲讨要貼譜晚娘頑顔莴苣俠毂險陿小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