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田的意思、白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田的解释

(1).旱田。《晋书·傅玄传》:“近 魏 初课田,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餘斛,水田收数十斛。” 清 秦笃辉 《平书·物宜上》:“俗以陆地为白田,便水者为水田。《晋书·傅元传》:‘白田收十餘斛,水田数十斛。’是其语所自来。”

(2).种白谷的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田,种白穀,七月作,十月登熟;名赤田,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谓两熟之稻也。”

(3).荒田。 清 陶澂 《苦雨词》:“ 鄱江 瀰瀰吹雨天,五月无禾成白田。”

(4).地名。在 江苏省 宝应县 南。 唐 李白 《赠徐安宜》诗:“ 白田 见 楚 老,歌咏 徐安宜 。” 王琦 注:“ 白田渡 在 寳应县 南门外。” 唐 李嘉祐 《送皇甫冉往安宜》诗:“ 江 皋尽日唯烟水,君向 白田 何日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田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1. 未经耕种的闲置田地

此义项最早见于古代文献,《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未垦种或暂不耕种的田”。例如《晋书·傅玄传》中“白田收至十馀斛”即指未灌溉的休耕地。这种用法强调土地的自然状态,与“熟田”形成对比,反映古代农耕文化中对土地分类的认知。

2. 北方旱作农田的统称

《辞海》将其解释为“旱田,无水之田”,特指依赖自然降水、无人工灌溉系统的耕地。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白田宜稻麦”佐证了该词在农业史中的实际应用场景。这类田地常见于黄河流域,与江南水田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国南北农业形态差异。

(参考资料:

1.《汉语大词典》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版

2.《辞海》第七版历史语词分册)

网络扩展解释

“白田”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1.旱田

指未灌溉的陆地农田,与水田相对。此义最早见于《晋书·傅玄传》,其中提到魏初课田制度中“白田”产量较低(十余斛),而水田产量更高(数十斛)。清代文献也沿用这一区分,如秦笃辉《平书·物宜上》提到“俗以陆地为白田,便水者为水田”(、)。

2.种白谷的田

特指种植白色谷物的农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记载,白田与赤田分别对应不同耕作周期:白田七月播种、十月收获,赤田十二月播种、四月收获,形成“两熟之稻”(、)。

3.荒田

指未耕种或暂时休耕的田地。例如清代陶澂《苦雨词》中“五月无禾成白田”,即形容因灾害导致的荒田状态()。

4.地名

位于江苏省宝应县南,唐代诗人李白在《赠徐安宜》中提及“白田见楚老”,王琦注“白田渡在宝应县南门外”,说明其历史渊源(、)。

5.玉石名称(非主流释义)

部分网络解释提到“白田”指田坑石中呈白色或淡黄色的玉石,质地似羊脂玉,带有红筋纹理,但此义多见于收藏领域,非通用语义(、)。


“白田”核心含义为旱田,扩展义包括特定作物田、荒田及地名。文学和史料中多引用前三种释义,地名和玉石义属特定领域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水经注》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布百罹徧搜宾朋迎门不忌常梪承盘楚巫鬟麤诵點絳唇顶针绪麻督任飞凫飞跨甘腴勾阑官年护肩家厨肩摩毂接见事生风交藤交匝借亲筋骨人金霞啾飕句身亢壮漓虖灵地灵关六蜚六莹楼心鸾篦奶牛磻谿瓶锡泼墨紫恰待前者窃据要津青牛道士綮要七杂八色惹祸招殃三家村三棘六异三乌事外石妖窣堵香随脚贪躁田法外相王在掌上丸墨纤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