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性的意思、詞性的詳細解釋
詞性的解釋
[syntactical functions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at help to determine a part of speech] 作為劃分詞類的根據的詞的特點。如“一瓶膠”的“膠”可以跟數量詞結合,是名詞,“膠柱鼓瑟”的“膠”可以帶賓語,是動詞
詳細解釋
詞法上指作為劃分詞類的根據的詞的特點。
詞語分解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性的解釋 性 ì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性質。性格。性命(生命)。性能。個性。屬性。 性質,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現:典型性。開放性。指令性。 男女或雌雄的特質:性别。男性。女性。 有關生物生殖的:
專業解析
詞性,又稱詞類,指在語法上對詞語進行的分類。這種分類主要依據詞語的語法功能(如充當句子成分的能力、組合能力)和形态特征(在漢語中形态變化較少),目的是揭示詞語在語言結構中的規律和作用。現代漢語的詞性劃分體系是在吸收西方語法學并結合漢語自身特點後形成的,學界普遍采用十二類劃分法,具體如下:
一、 實詞(具有實在意義,能獨立充當句子成分)
- 名詞: 表示人、事物、時間、處所或抽象概念的名稱。例如:學生、北京、思想、早晨。
-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存在、變化、心理活動或判斷等。例如:走、學習、有、發展、喜歡、是。
- 來源: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形容詞: 表示性質、狀态或特征。例如:高、美麗、認真、雪白。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數詞: 表示數目和次序。例如:一、十、百、千、第一、初二。
- 量詞: 表示計量單位,常與數詞結合使用(數量短語)。例如:個、隻、條、次、趟、公斤。
- 來源: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代詞: 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詞,可替代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或副詞等。例如:我、這、誰、怎樣、那麼。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 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意義較虛,主要表示語法關系,一般不能獨立充當句子成分)
- 副詞: 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态、語氣等。例如:很、都、已經、又、難道、親自。
- 介詞: 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共同組成介詞短語,表示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目的、對象、比較等關系。例如:在、從、向、用、為了、關于、比。
- 來源: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連詞: 連接詞、短語或分句,表示并列、選擇、遞進、轉折、因果、條件等邏輯關系。例如:和、或、而且、但是、因為、如果。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助詞: 附着在詞、短語或句子後面,表示附加意義或語法關系。分為:
- 結構助詞: 的、地、得(标示結構關系)。
- 動态助詞: 了、着、過(表示動作狀态)。
- 語氣助詞: 嗎、呢、吧、啊(表示疑問、陳述、祈使、感歎等語氣)。
- 來源: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歎詞: 表示感歎、呼喚或應答,獨立性強,不與其他成分發生結構關系。例如:啊、唉、喂、嗯。
- 拟聲詞: 模拟自然界聲音或事物音響的詞。例如:嘩啦、轟隆、叮當、汪汪。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理解詞性對于正确分析句子結構、把握語義關系、準确運用語言至關重要,是漢語語法學習和研究的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詞性”是語言學中的基本概念,指根據詞的語法功能、形态變化和意義對詞彙進行的分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性的定義與作用
詞性(Part of Speech)是語法學中對詞語的分類标準,用于描述詞語在句子中的功能。例如:
- 名詞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如“書”“愛”);
- 動詞表示動作或狀态(如“跑”“存在”);
- 形容詞描述名詞特征(如“美麗的”“快速”)。
二、主要詞性分類
-
實詞(有實際意義)
- 名詞:表實體或抽象概念(例:北京、時間)。
- 動詞:表動作/狀态(例:吃、思考)。
- 形容詞:修飾名詞(例:紅色、聰明)。
- 數詞/量詞:表數量(例:三、個)。
-
虛詞(語法功能為主)
- 副詞:修飾動詞/形容詞(例:非常、慢慢地)。
- 介詞:表方位/關系(例:在、關于)。
- 連詞:連接句子成分(例:和、但是)。
- 代詞:替代名詞(例:我、這)。
三、詞性判斷的特殊性
- 跨語言差異:英語通過詞形變化判斷詞性(如"-ly"表副詞),漢語則依賴上下文(如“鎖”可作名詞或動詞)。
- 一詞多性:某些詞在不同語境中詞性不同(例:“研究”在“做研究”中是名詞,在“研究問題”中是動詞)。
四、詞性分析的意義
- 幫助理解句子結構(如主謂賓分析)
- 支撐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如機器翻譯、語法檢查)
- 指導語言教學(如外語學習中的語法規則)
若需具體語言的詞性體系(如中文的12類或英語的8類詞性),可提供更詳細的分類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阿木林擺磨半桌邊候插銷騁足晨膳侈浩丹陽地箓砥磨頂天踵地豆蔻年華趸當掇菁撷華鹗表返虛入渾負任蒙勞負書古拙橫蔑化域灰人駕臨簡讨敬仰極微巨鹿之戰刊校科甲出身口水郐下老太爺類丑兩荊連鍋端列眉淩雪碌碌無奇毛桃媚俗門橹佩袋蓬松漂流撲蚩耆酒情拷秋荼融溶辱污塞具三調山塘死餌玩兵黩武鹹壤霞石玺韨西鹣東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