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履的意思、冠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履的解釋

亦作“ 冠屨 ”。帽與鞋。頭戴帽,腳穿鞋。因以喻上下、尊卑。《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楚辭·王逸<九思·悼亂>》:“茅絲兮同綜,冠屨兮失絇。”原注:“上下無别。” 宋 文天祥 《己卯歲除》詩:“冠屨失其位,侯王化畸賤。” 章炳麟 《國家論》:“ 漢 土學者視政府無足重輕,然猶雲尊卑有分,冠履有辯,君臣有等。雖無用,而不可不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冠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釋義
    “冠”指帽子,“履”指鞋子,合稱表示穿戴的禮儀物品。例如《史記·儒林列傳》中提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強調帽子與鞋子的象征性地位差異。

  2. 引申義

    • 上下尊卑的象征:古代以冠履代指等級秩序,如《漢書·賈誼論》中“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典故,比喻需遵守身份規範以避免非議。
    • 禮儀規範:南朝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提到“冠履粗分”,指通過禮儀區分社會階層。

二、擴展用法

  1. 成語關聯

    • 冠上履下:比喻尊卑分明,如《史記》中“冠雖敝必加首,履雖新必關足”。
    • 冠道履仁:指行為合乎道德,如《幼學瓊林》中“冠道履仁”形容仁德之治。
  2. 具體語境
    可用于描述儀态得體(如“衣冠履整潔”)或批判失序現象(如“冠屦失其位”指等級混亂)。

三、總結

“冠履”的核心意義是通過穿戴象征身份與規範,既指具體的帽鞋,也隱喻社會等級和禮儀制度。理解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側重字面或比喻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履,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寬廣的意義以及背後蘊含的曆史淵源使其倍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拆分部首和筆畫:冠履這個詞的部首是“冖”,筆畫為 4。 來源:冠履的含義源于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兩個詞分别代表了“頭上戴的冠子”和“腳下要穿的鞋子”。冠子通常是用來表示地位尊貴或者身份特殊的人所戴的,而鞋子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代表了一個人的品位和修養。 繁體:冠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冠礪」,仍然保留了原詞的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冠字的寫法是以“冖”作為頭部,并在其下方加上三個橫線表示帽檐;履字則是以“屍”作為底部,上方加上兩個步浮旁。這種古代漢字寫法體現了古人對于冠履的重視和對于人與天的關聯的思考。 例句:他的頭上戴着華麗的冠子,腳下穿着精緻的鞋子,整個人看起來充滿了威嚴和氣派。 組詞:冠履盈缺(意為整體上完整而沒有缺失)、冠絕一時(意為在同行中獨自卓越)、冠冕堂皇(意為外表光鮮堂皇,内在卻荒唐)。 近義詞:冕履(意思與冠履相同,都指代着地位尊貴的人所戴的帽子和穿的鞋子)。 反義詞:放蕩不拘(意為不拘泥于傳統禮俗和規範,不受形式的約束和限制)。 冠履這一詞彙的精髓在于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是對古代禮儀風範的繼承和傳承。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冠履都是人們力求樹立威嚴形象和展現自己品位的重要象征。它飽含着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冠履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