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靴子。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服飾·靴》:“《事物原始》:今 遼 東軍人著靴,名曰護臘。” 清 楊賓 《柳邊紀略》卷三:“護臘,革履也。絮毛子草於中,可禦寒。”
“護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護臘(拼音:hù là)指古代的一種靴子,主要用于禦寒。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記載,例如: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護臘”作為成語,意為“保護傳統文化或習俗”,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建議優先參考曆史文獻中的定義。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文獻解讀或文學創作中。例如描述古代遼東地區軍人服飾時,可引用“護臘”增強曆史感。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不同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事物異名錄》《柳邊紀略》等清代典籍。
護臘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對物品表面做蠟質的保護,防止其受潮、氧化、腐蝕等。這種操作常用于木質家具、地闆、車輛、古董、工藝品等。
護臘的拆分部首是手部,筆畫數為12。
護臘一詞由護和臘兩個字組成。臘字在古代是指動植物枝葉上的蠟狀物質,後來引申為一種可以塗抹在物體上保護之的材料。而護字則表示保護、照顧的意思。
護臘的繁體字為護蠟。
古時候護臘的寫法有一些差異,以金石文和篆書為主,常見的寫法是「護臘」或「薫蠟」。
1. 我每個月都給我的古董家具護臘一次,以保持其原有的光亮。
2. 這輛老爺車的漆面看起來非常新,應該是護臘得當的結果。
一些與護臘相關的組詞有:蠟燭、蠟像、蠟翼、蠟筆。
護臘的近義詞有:養護、保養、潤飾、保護。
護臘的反義詞可以是磨損、腐蝕、損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