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谟的意思、聖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谟的解釋

(1).語出《書·伊訓》:“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謂聖人治天下的宏圖大略。後亦為稱頌帝王謀略之詞。 唐 李白 《明堂賦》:“雖暫勞而永固兮,始聖謨于我皇。”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自序》:“聖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楔子:“武略文韜體聖謨,深通兵法運神術。” 明 蔡汝楠 《創建大複何先生祠記》:“嗟呼!是孰知文章之關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經緯兩儀,彌綸三極;其次恢展聖謨,潤色洪業。”

(2).猶聖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大舜 雲:‘詩言志,歌永言。’聖謨所析,義已明矣。”參見“ 聖訓 ”。

(3).猶聖旨。 清 曾國藩 《覆僧格林沁書》:“ 蔣凝學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後張弛之道,悉秉聖謨,猶或拘泥春間辦法,不免陽撫陰防之意。”參見“ 聖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聖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聖人的謀略或訓示,特指古代賢明君主的治國方略或儒家經典中的智慧箴言。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由"聖"(德行高尚、智慧超凡者)與"谟"(計謀、規劃)組合構成,常見于史書典籍與禮制文獻。

在文獻應用中,"聖谟"多指向兩大維度:

  1. 政治層面指帝王制定的典章制度,如《尚書·伊訓》載"聖谟洋洋,嘉言孔彰",突顯治國綱領的宏大規模;
  2. 思想層面承載儒家道德理想,《朱子語類》論及"聖谟昭垂,為萬世法",強調其作為倫理準則的永恒價值。

現代語言學研究顯示,該詞在曆代文獻中出現頻率曲線與王朝治世周期高度吻合,印證其作為中華政治文明核心概念的特殊地位。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公文奏章與史傳文體,具有鮮明的禮制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聖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發音:shèng mó
結構分解:由“聖”(聖人、智者)和“谟”(謀略、教誨)組成,字面意為聖人的謀略或指導。

二、出處與演變

  1. 原始出處:
    源自《尚書·伊訓》“聖谟洋洋,嘉言孔彰”,最初指聖人治理天下的宏圖大略。
  2. 詞義擴展:
    • 稱頌帝王謀略:後世用于贊美帝王的治國策略,如唐代李白《明堂賦》中“始聖谟于我皇”。
    • 引申為聖訓或聖旨:在特定文獻中可代指聖人的訓導(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或帝王的旨意。

三、使用場景

  1. 崇敬聖人智慧:形容對古代聖賢思想或教誨的推崇,如“追求聖谟以修身”。
  2. 曆史與文學語境:多用于古典文獻、詩詞或評價曆史人物謀略的場景,例如稱頌帝王治國方略。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用例(如《文心雕龍》或李白詩作),可參考《漢語辭海》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塔山邊使秉賦不振財馬才藝參辦廛舍成礦抽抽噎噎寸補誕得道德理想大悟調糜量水第品恩言風攄腐化甘霈河伯健兒和尚菜挾令界斷看漏恇駭況味诔谥糧餽龍雛鳳種龍睛鹿栅買山歸卧梅頰閩荒男兒有淚不輕彈南圖拈毫逆負濃裝豔抹秋老虎秋音認知科學三八石甔史官手脖子疏方庶揆順産說明說三分四孔甜醹體性绨帙團龍鮀江亡國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