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烈的意思、膽烈的詳細解釋
膽烈的解釋
有膽量而勇烈。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體别》:“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隋書·楊浩傳》:“ 湛 驍果,有膽烈。”
詞語分解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 烈的解釋 烈 è 火勢猛;引申為猛,厲害:烈火。烈焰。烈酒。烈馬。烈性。激烈。劇烈。 氣勢盛大:轟轟烈烈。 剛直,有高貴品格的;為正義而死難的:烈女。壯烈。先烈。烈士。 功業:功烈。 古同“列”,行列。 筆畫
專業解析
膽烈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膽”和“烈”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膽量過人、性情剛烈勇猛。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 膽(膽):
- 本義指人或動物體内儲存膽汁的器官(膽囊)。
- 引申義為勇氣、膽量、膽魄。指面對危險或困難時無所畏懼的心理素質。例如“膽大包天”、“膽識過人”。
- 來源:《說文解字》:“膽,連肝之府也。” 後引申為勇氣義。(漢字源流字典)
- 烈:
- 本義指火勢猛,如“烈火”。
- 引申義為剛直、威猛、強烈、壯烈。形容性格剛強、行為勇猛或氣勢盛大。例如“剛烈”、“烈性”、“轟轟烈烈”。
- 來源:《說文解字》:“烈,火猛也。” 引申為剛強、猛烈義。(漢字源流字典)
二、複合詞“膽烈”釋義
- 核心含義:形容人膽量極大,性情剛強勇猛,無所畏懼。強調内在的勇氣與外在剛烈性情的結合。
- 詳細解釋:
- 膽量超群:指超越常人的勇氣和魄力,不懼怕危險或挑戰。
- 性情剛烈:指性格剛強、耿直,行事作風勇猛果斷,甯折不彎。
- 勇猛無畏:綜合體現為一種英勇、果敢、不怕犧牲的精神狀态和行為方式。
- 近義詞辨析:
- 勇猛:側重于行動上的勇敢有力。
- 剛烈:側重于性格上的剛強不屈。
- 膽烈:同時強調内在的膽魄(膽)與外在的剛猛氣質(烈),是兩者的結合,程度更深。
三、古籍與權威用例佐證
- 該詞雖非現代漢語最常用詞,但在古籍及權威詞典中可見其使用和釋義:
- 如形容曆史或文學中性格剛強、膽識過人的英雄人物。例如:“(某某)性膽烈,有勇略。”(此類描述常見于史書或人物傳記)。
-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膽烈”詞條,釋義為“膽氣壯烈”。(漢語大詞典)
- 來源:《辭海》(第七版)在相關詞條或釋義中亦體現“膽”與“烈”組合所表達的勇猛剛毅之意。(辭海)
四、總結
膽烈一詞,精準地描繪了人物兼具非凡膽魄與剛烈性情的特質。它超越了單純的“勇敢”或“剛強”,而是兩者高度融合的體現,常用于贊譽或描述那些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無所畏懼且性格剛毅的人物形象。其詞義根植于“膽”的勇氣内核與“烈”的剛猛特質,在權威漢語辭書中均有明确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膽烈”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形容人的膽量極大、勇猛無畏的性格特質。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核心詞義:指人有極強的膽量和勇猛剛烈的氣概,常用于描述在危險或逆境中展現出的無畏精神。
詞語解析
-
構成與發音
由“膽”(膽量)和“烈”(剛烈)組成,讀作dǎn liè。其中,“膽”為左右結構,“烈”為上下結構。
-
經典出處
-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體别》:“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
- 《隋書·楊浩傳》:“湛骁果,有膽烈。”
這兩處文獻均以“膽烈”形容人物的勇猛果敢。
-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義語境,如贊頌曆史人物、英雄事迹,或描述在危機中表現出堅定信念和行動力的人。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勇猛、剛烈、無畏
- 反義詞:膽怯、懦弱(推測,未明确見于搜索結果)
補充說明
需注意,“膽烈”屬于較書面化的表達,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但在文學或曆史類文本中仍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
半霎薄曬襃贈扁榜俵散臂膀避殃長短星蟬匷酲醉翠雲裘嗒嗒大鹿鼎覆斷壟斷種肥甘輕煖風人體還往訇咚化鈞黃楝樹解繳階進戒施金杯金石可開禁蘌集訓軍鋒客淚老昧六十花甲子立治龍睜虎眼麥蛾濛濛松松冕弁蜺旄逆數牛角排牙貧庶齊疾七子均養诠識三芝山甸赦格攝羅子收岩田黃廷辯童頑吐賀土制穩切無慧鰞鱡像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