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俵散的意思、俵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俵散的解釋

(1).散發,分發。《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一》:“百姓合散蠶鹽,每年祇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稅限納錢。” 宋 歐陽修 《青州言青苗錢第一劄子》:“臣伏見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錢以來,中外之議,皆稱不便,多乞寝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種梨》:“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俵散,皆己物也。” 郭孝成 《江蘇光複紀事》第一節:“即将局内洋槍,以次俵散於各軍人。”

(2).抒發。 元 喬吉 《水仙子·贈柔卿王氏》曲:“眼角頭傳芳事,樽前席上歌艷詞,俵散相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俵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分發、散發(核心義項)

    • 指按份或按人分配物品,常見于官方物資發放或集體分配場景。如《舊五代史》記載蠶鹽“俵散”後需納稅,歐陽修提及朝廷“俵散青苗錢”政策。
    • 現代方言中仍保留此用法,如分糧、分錢時稱“俵散”。
  2. 抒發(引申義)

    • 在部分語境中可表達情感或思想的表露,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二、典型引證

三、擴展用法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辭源》查閱更詳盡的古代用例。部分現代方言區(如山東、江蘇北部)仍在使用該詞的分發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俵散(biāo sà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俵(biāo)是一個名詞,意思是一種裝米、面等食物的竹籃。散(sàn)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分散或散開的意思。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把東西散開放在竹籃裡。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俵:由"亻"(人偏旁)和"表"(音符部首)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 散:由"⺅"(丨偏旁)和"帚"(音符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俵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當時人們會把糧食、面粉等裝在竹籃裡,然後将其散開來放置或運輸。 繁體: 俵散在繁體中的寫法為「俵散」。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俵散可以寫成「鏥散」或「鏥散」。 例句: 1. 他将米粒俵散地放在竹籃裡。 2. 風吹得樹上的花瓣仿佛在俵散。 組詞: 俵散沒有常見的相關詞語來組合成新詞。 近義詞: 俵散的近義詞可以是擴散、分散或散開。 反義詞: 俵散的反義詞可以是集聚、聚攏或集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