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人體的意思、風人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人體的解釋

古代民歌的一種體裁。 清 翟灏 《通俗編·識馀》:“ 六朝 樂府《子夜》、《讀曲》等歌,語多雙關借意, 唐 人謂之風人體,以本風俗之言也。”亦省稱“ 風人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論雜體則有風人。” 郭紹虞 校釋:“‘風人’雲者,謂其體從民歌中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其詞微而顯,得風人之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人體"是中國古代詩歌,特别是樂府民歌中的一種特殊修辭手法或語言風格,主要流行于六朝時期的吳地民歌(如《子夜歌》《讀曲歌》)。其核心特點是利用漢語的諧音雙關來表達情感,字面意思與實際所指往往不同,需通過諧音聯想才能理解其深層、隱晦的情感内涵。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性質:

    • 修辭手法:風人體本質上是一種諧音雙關的修辭格(雙關語)。
    • 語言風格:它代表了南朝樂府民歌中一種特有的、含蓄婉轉的表達方式。
    • 名稱由來:其名可能源于古代采詩觀風的傳統,“風”指民歌民謠,“人體”意指這種詩歌體裁或語言風格本身。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在論述《子夜歌》等清商曲辭時提及“風人體”的特點。
  2. 核心特征 - 諧音雙關:

    • 詩歌中的關鍵詞語,其字面意義(表層義)并非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 作者的真實意圖(深層義)隱藏在與之同音或近音的另一詞語中。
    • 讀者需要通過語音聯想,從字面詞語聯想到與之同音的那個詞語,才能理解詩歌的真實情感或所指事物。
    • 這種表達方式含蓄、隱晦,富有生活氣息和民間智慧。
  3. 典型例子分析:

    • 《子夜歌》之一: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 字面義:女子回憶與情郎相識時兩情相悅,就像整理絲線放入殘破的織機,卻沒想到織不成布匹。
      • 風人體解讀:這裡的“絲”諧音“思”(思念),“匹”諧音“匹”(匹配、配偶)。深層含義是:懷着相思之情(理“思”),投入這場感情(入殘機),哪裡想到最終不能成為配偶(不成“匹”)。表達了戀情失敗的哀怨。此例見于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吳聲歌曲》。
    • 《讀曲歌》之一:

      “奈何許!石阙生口中,銜碑不得語。”

      • 字面義:怎麼辦啊!石頭門阙長在嘴裡,含着石碑說不出話。
      • 風人體解讀:“石阙”在古代常指墓前石碑,此處諧音“實悭”(實在吝啬/實在為難)。“碑”諧音“悲”。深層含義是:實在為難啊(奈何許!實悭!),内心充滿悲傷(銜“悲”),卻無法說出口(不得語)。表達了有苦難言的痛苦。此例亦載于《樂府詩集》。
  4. 曆史記載與學術認可:

    • 宋代郭茂倩在《樂府詩集》的解題中,引用《古今樂錄》等文獻,指出吳聲歌曲(如《子夜歌》)多采用諧音雙關的表達方式,并列舉了“芙蓉”諧“夫容”、“蓮”諧“憐”、“絲”諧“思”等大量實例,這正是對“風人體”特征的明确描述和記錄。
    • 現代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在“風人體”詞條下,也明确将其定義為“古代民歌的一種體裁”,并指出其特點是“諧音雙關,借字寓意”,所舉例子即為上述《子夜歌》中“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以“絲”諧“思”,“匹”諧“匹配”之匹)。《漢語大詞典》的釋義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學術研究共識。

“風人體”是六朝樂府民歌(尤其是吳聲歌曲)中标志性的修辭手法和語言風格,其精髓在于利用漢語同音字詞構成精巧的雙關語。它通過字面意義(物象)與諧音意義(情思)的巧妙關聯,含蓄而生動地傳達男女戀情中的愛慕、歡愉、思念、哀怨、離别等複雜情感,體現了民間詩歌的智慧與藝術魅力。其定義和特征在《樂府詩集》等古代文獻中有明确記載,并為《漢語大詞典》等現代權威辭書所采納和诠釋。

網絡擴展解釋

“風人體”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特殊詩歌體裁,其核心特點與民歌傳統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風人體是古代民歌的一種體裁,本質為諧音雙關詩,又稱“風人詩”“吳歌格”或“子夜體”。名稱中的“風人”源自南朝文學理論家鐘嵘的《詩品》,原指學習南朝民歌的樂府詩人,後演變為民歌體裁代稱。

核心特征

  1. 雙關語運用:通過諧音、借意等手法實現一語雙關,如六朝樂府《子夜歌》《讀曲歌》中常見此類表達。
  2. 民俗性:内容多反映民間風俗,語言通俗生動,具有鮮明的民間文學色彩。
  3. 體裁演變:唐代正式定名“風人體”,并成為雜體詩的一種分類。

曆史淵源

文學地位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将其列為雜體詩之一,羅大經《鶴林玉露》贊其“詞微而顯,得風人之體”,說明其藝術價值得到文人認可。


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風人體”解釋為形容行為輕佻的成語,此為概念混淆。權威典籍均指向其民歌體裁屬性,建議以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百省滮田避仇賓帱博洛尼亞大學逞頭角怆楚除正慈恩寺大歲帝徽斷腸花讀者餌糕法瑪梵莢肺腑交匪類分道豐化負托敷展國號诙咍蹇舛賤質焦憂記功忘失精巧蠲恤孔雀舞枯骨朽脊魁士冷害六齊爐頭鹿銜美女杪黍牛飼僻緩鉗口吞舌清運蛩蹷齊壹圈椅缺口尚氣善家生绡詩博士試着步兒手卷肆意妄為蜤螽逃竄頭癬吻創誣辭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