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巨響聲。 張天翼 《移行·歡迎會》:“忽然後台大聲響了起來--訇咚訇咚,訇咚!”
“訇咚”是一個漢語象聲詞,主要用于模拟巨大的聲響或撞擊聲,具體解釋如下:
“訇咚”強調聲音的沉重感和突然性,適合描述突發的大聲響。如需更多文學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
《訇咚》(hōng d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爆炸聲或者巨響聲。
《訇咚》由“言”和“黃”兩個部首組成。
“言”字是指口、語言,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它在漢字中常用作左右結構的一部分。
“黃”字是指顔色、土地等,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它在漢字中常用作上下結構的一部分。
《訇咚》一共有11個筆畫。
《訇咚》的來源較為模糊,它并沒有固定的文獻記載或者詳細的起源。根據一些語言學家的推測,這個詞可能是模仿爆炸或巨響的聲音而産生的。在古代,人們往往通過模拟聲音來繪制字形,所以《訇咚》可能是先形後音的漢字。
《訇咚》的繁體字為「轟咚」。
在古代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訇咚》字的不同寫法。根據古籍中流傳的記載,其古代寫法可能類似于「䥧」或者「喉」。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寫法。
1. 炸彈爆炸的時候發出了一聲強烈的訇咚聲。
2. 戰場上的炮火聲轟鳴,讓人聽到了連續的訇咚聲。
1. 訇訇咚嗒
2. 訇訇咚咚
3. 叮咚訇訇
1. 爆響
2. 震撼聲
3. 巨響
1. 寂靜
2. 靜默
3. 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