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峰岩間雲霧消散。 宋 範成大 《吳船錄》卷上:“凡自午至未,雲物浄盡,謂之收巖。”
"收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描述山間雲霧消散的自然景象。根據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指峰巒岩石間的雲霧逐漸散盡,常見于古代遊記或詩詞中描述天氣變化的場景。該詞由"收"(消散、聚攏)和"岩"(山石)組合而成。
2.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宋代範成大《吳船錄》:"凡自午至未,雲物浄盡,謂之收巖",描述正午至未時(約11點至15點)雲霧完全散去的現象。
3. 發音與結構
4. 文學運用 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生僻詞彙,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文獻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在不同語境下的應用,可參考《吳船錄》原文及相關詩詞注解。
《收岩》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收集或者采集石頭。這個詞常常用于石材行業或者采石工作中。
《收岩》的拆分部首是“钅”和“山”,其中“钅”是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有關,而“山”是指山的意思。該字共包含8筆。
《收岩》是一個具有傳統漢字特色的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需要采集石頭用于建築、雕刻、磨削等活動,因此誕生了這個詞。
繁體字的《收岩》為「收岩」,字形保持了字意和結構的一緻性,隻是在書寫風格上稍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字形經曆了一些演變。根據古代的書法風格,古時候的《收岩》可能會以附加一些象形或指事的部分來表達更直觀的意思,但整體上仍然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基本結構和意思。
1. 他們每天早上都到山上去收岩。
2. 這個石材公司專門從山區收岩用于建築。
1. 收集石頭。
2. 采集岩石。
3. 岩石收藏。
1. 采集石料。
2. 選取石塊。
1. 丢棄石頭。
2. 廢棄塊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