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有的意思、割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有的解釋

猶割據。《漢書·叙傳下》:“ 信 惟餓隸, 布 實黥徒, 越 亦狗盜, 芮 尹江湖。雲起龍襄,化為侯王,割有 齊 楚 ,跨制 淮 梁 。” 晉 皇甫谧 《<三都賦>序》:“ 孫 劉 二氏,割有 交 益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割有”是一個漢語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分割、占據的方式獲得或占有某物,尤指對土地、疆域等資源的武力奪取或強行劃分。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及引用來源:


一、基本釋義

割有(gē yǒu)

詞性:動詞

核心義:分割并占有;以武力或強制手段占據、瓜分。

語義特征:


二、權威詞典釋義與例證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割有:分割占據。

    例證:

    《戰國策·秦策一》:“割有河東,以塞三晉之路。”

    (指秦國分割占據河東地區,阻斷三晉的通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0年。

  2. 《辭源》(第三版)

    割有:以武力分割并占有土地。

    例證:

    《後漢書·隗嚣傳》:“割有雍州,自立為王。”

    (描述隗嚣割據雍州自立為王的曆史事件。)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

    割有:通過分割手段實現占有,多指領土的強行劃分。

    例證:

    《史記·項羽本紀》:“割有梁楚九郡,自立為西楚霸王。”

    (指項羽分割梁楚九郡之地稱王。)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差異點
割據 強調占據後的長期控制(如“軍閥割據”)
瓜分 側重多人共同分割(如“列強瓜分領土”)
割有 突出“分割”與“占有”的主動過程

五、古籍典型用例

  1. 《戰國策·齊策二》:

    “割有楚之南陽,以塞齊右。”

    (分割占據楚國的南陽之地,用以封鎖齊國右側。)

    語義:軍事戰略中的領土分割占有。

  2. 《漢書·地理志》:

    “秦并天下,割有巴蜀。”

    (秦國兼并天下時,分割占據了巴蜀地區。)

    語義:描述統一戰争中的領土擴張行為。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0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4. 《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整理本。
  5. 《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割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割據”,指通過武力或政治手段占據一方領土并形成獨立統治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來源
    “割”指分割、切斷(如割地、割讓),“有”表示占有、存在。“割有”組合後強調分割土地并占據統治的行為。

  2. 曆史用例

    • 《漢書·叙傳下》提到“割有齊楚”,指韓信、英布等諸侯占據齊楚之地形成割據勢力。
    • 晉代皇甫谧《三都賦序》中“孫劉二氏,割有交益”,描述孫權和劉備分别占據交州、益州。

二、延伸解析


三、單字拆解

  1. 割(gē)

    • 本義:用刀切斷(如割草、割席)。
    • 引申義:分割領土(如割地、割據)、舍棄(如割愛)。
  2. 有(yǒu)

    • 本義:存在、所屬(如有方、有關)。
    • 在“割有”中強調對領土的實際控制。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第2476頁或《漢書》相關章節(來源:、4、6)。

别人正在浏覽...

蚌舞靶牌倡婦償金憆視寸壤大拱大腦皮質捯氣跌卦地喙定風波遁佚多聞阙疑惰窳二話沒說汾橋幹急梗寇乖蹇矜寡果果寒吹橫屍猾橫混壹活辣子家舅翦翎見氣見效較藝借兌解理狷暴局囿科腳甲豤款阃寄昆苗闌圈廫廓林下龍奮賣評賣賊蜜露趴稀噴勃器能親知企者不立全音羣疠去如黃鶴容堂失侶瘦金書私嫌香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