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駕的意思、驽駕的詳細解釋
驽駕的解釋
劣馬所駕之車。 清 缪永謀 《述懷》詩:“振策無駑駕,懸乘皆驪珠。”
詞語分解
- 驽的解釋 驽 (駑) ú 劣馬,走不快的馬:驽骀(“骀”也是劣馬,喻庸才)。驽馬十駕(喻愚鈍的人隻要不斷努力,也能有成就)。 喻愚鈍無能:驽鈍。驽弱。驽散(愚鈍懶散)。驽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筆畫數:; 部
- 駕的解釋 駕 (駕) à 把車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車或農具):駕車。駕轅。 古代車乘的總稱,亦特指帝王的車,轉指帝王:車駕。法駕(帝王車乘的一種)。 使開動,操縱:駕駛。駕機。駕馭(亦作“駕禦”)。 在……上面
網絡擴展解釋
“驽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劣馬所拉的車,即由能力低下的馬匹牽引的車輛。
- 比喻義:常引申為能力不足的人或事物,暗含自謙或對他人的委婉評價。
2.字詞分解
- 驽(nú):
- 原指跑不快的馬,後比喻平庸、愚鈍,如“驽才”“驽鈍”。
- 駕(jià):
- 本義為驅使牲口拉車,後擴展為駕駛車輛,或代指車乘(如“大駕”“勞駕”)。
3.出處與用例
- 文獻引用:清代詩人缪永謀在《述懷》中寫道:“振策無驽駕,懸乘皆骊珠。”
(意為:揮鞭驅策卻無劣馬之車可駕,懸挂的飾物皆是珍貴明珠。)
- 語境分析:詩句通過對比“驽駕”與“骊珠”,強調對平庸事物的摒棄和對高潔品質的追求。
4.相關詞語
- 近義詞:驽馬十駕(比喻能力雖差,但堅持不懈終能成功)、驽材(平庸之才)。
- 反義詞:骐骥(良馬)、鴻儒(博學之士)。
5.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表達或文學創作,含謙遜或批判意味。
- 注意事項: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含貶義。
總結來看,“驽駕”以具象的“劣馬之車”為核心,通過比喻延伸至對能力或價值的評價,常見于古典文獻或修辭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驽駕》的意思
《驽駕》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人或者事物能力差、表現不佳,不能勝任某項工作或者職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驽駕》這個成語由馬部和交部組成。
馬部的拼音是mǎ,總筆畫數為3個。
交部的拼音是jiāo,總筆畫數為8個。
來源
《驽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成語的全文是“自大封建之初,鄉會有名驽駕,終日白人,皆以聽唐音"+
"為官也。”形容官員能力差,不能勝任職務。
繁體
《驽駕》的繁體字是「駑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驽駕》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比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馬/-囧」。
例句
他雖然被提拔為部門經理,但由于管理能力不足,經常出現失誤,被同事戲稱為驽駕。
組詞
驽駕街、驽駕挑、驽駕語、驽駕車、驽駕人
近義詞
拙劣、無能、不堪、不才
反義詞
才幹、英勇、賢能、能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