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序的意思、節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序的解釋

節令,節氣;節令的順序。 南朝 梁 江淹 《謝仆射遊覽》詩:“凄凄節序高,寥寥心悟永。時菊耀巖阿,雲霞冠秋嶺。” 唐 駱賓王 《疇昔篇》:“ 江 南節序多,文酒屢經過。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納蘭性德 《鹧鸪天》詞之一:“驚節序,歎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 ********* 《青春》:“每更節序,輒動懷思,人事萬端,那堪回首,或則幽閨善怨,或則騷客工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指節令的次序、時序的更替,常用來描述季節、節氣或特定節日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順序和規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節令的次序與時序更疊

    指一年中節氣、節日依時間順序輪轉的自然規律,強調時間的流動性和周期性。例如:

    "四時更節序,日月遞輝映。" —— 《漢語大詞典》

    此義項突出自然界季節、節氣(如立春、冬至)和人文節日(如端午、中秋)的循環往複。

  2. 特定節日的時序

    可特指某個節日的時間節點或節日期間的氛圍。例如:

    "重陽節序,登高賞菊。" —— 《現代漢語詞典》

    此處強調節日當天的時令特征及相關習俗。


二、古籍文獻佐證

  1. 《禮記·月令》

    記載古代按月安排的節氣與物候變化,如"孟春之月,東風解凍",體現"節序"與自然規律的關聯,反映古人對時序的重視 。

  2. 《荊楚歲時記》(南朝·宗懔)

    記錄楚地歲時節令風俗,如"正月一日為三元之日",直接印證"節序"在民俗中的實踐意義 。

  3.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

    描述北宋汴京節日盛況,如"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展現"節序"與社會活動的緊密結合 。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節令的順序;時令的推移。" 引例:清·納蘭性德《鹧鸪天》詞:"節序催人容易老,不如置此且銜杯。"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節氣時令的次序;泛指節日或時令。"

  3. 《辭源》

    釋為:"節氣時令的遞嬗。" 引《文心雕龍》:"歲序雲暮,節序忽逝。" 強調時間流逝感 。


四、文化内涵延伸

  1. 農耕文明的時序觀

    古代農業社會以"節序"指導農事,如"谷雨前後,種瓜點豆",體現時間與生産的關聯 。

  2. 文學中的時間意象

    詩詞常借"節序"抒懷,如杜甫《小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表達對光陰變遷的感慨 。

  3. 民俗儀式的時間框架

    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依"節序"形成固定習俗,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 。


五、常見誤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荊楚歲時記》(中華書局校注本)
  3. 《東京夢華錄》(中華書局)
  4.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5.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節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指節令、節氣的時間順序,即一年中按自然規律劃分的節氣時序(如二十四節氣),強調時間的有序更替。

2.詳細釋義

3.文學應用

多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4.相關概念

與“節令”“時序”近義,但更強調節氣間的連貫性與規律性,體現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自然規律的觀察總結。

5.總結

“節序”既是對自然規律的客觀描述,也承載了古人對時間與生命的哲學思考,兼具實用與文學雙重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那曲並塞不夜稱賢使能傳館除殘去穢骀駞大軸子登鹳雀樓獨峯牛獨照剕刑豐貌蜂脂賦祿趕露官祿盥薇劾系恢耀胡謅亂傍澗煙解離境界荊棘滿途靜君金扃稘歲九輪慷恺客興枯原狼吞虎餐連根帶梢哩溜歪斜令原之戚六铢龍鱗餅麻稈錢會峭狹騎鶴上維揚奇南邛郵棋聖任咎瑞應車攝理適如壽衣搜查逃突捅婁子通天狐望門投止我的大學無從霧眼賢輩崤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