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碎瓦片。 唐 楊凝式 《贈張全義》詩:“ 洛陽 風景實堪哀,昔日曾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猶是一堆灰。”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詭習》:“ 江 淮 術士 王瓊 ,嘗在 段君秀 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畫作龜甲,懷之。一食頃取出,乃一龜,放於庭中,循垣而行,經宿卻成瓦子。”
(2).瓦市。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 馬行 北去,舊 封丘門 外祆廟斜街,州北瓦子……其餘坊巷院落,縱橫萬數,莫知紀極。”《水浒傳》第一一○回:“﹝ 李逵 等人﹞來到瓦子前,聽的勾欄内鑼響。”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一章:“﹝講唱文學﹞後來漸漸的出了廟宇而入于‘瓦子’(遊藝場)裡。”參見“ 瓦市 ”。
(3).指用作占卜的陶制杯珓。 宋 錢易 《南部新書》戊:“ 西京 壽安縣 有 黑石山 ,神祠頗靈……有兩瓦子,過客投之,以蔔休咎,仰為吉而覆為兇。”
“瓦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用途:
宋元時期的娛樂與商業場所
指宋、元、明時期城市中集娛樂、商貿于一體的綜合性市場,又稱“瓦舍”“瓦肆”或“瓦市”。例如北宋汴京(今開封)的桑家瓦子、中瓦等,内部設有勾欄(表演場地),涵蓋曲藝、雜技、說唱等表演,兼具雜貨交易功能。名稱源于其“忽聚忽散”的特性,類比磚瓦的臨時性堆砌。
碎瓦片
原指破碎的瓦片,後引申為事物的基本構成單位。例如唐代詩詞中“瓦子堆”即指碎瓦堆積的場景。
“瓦子”得名與其功能特性相關:一方面,娛樂場所人流如瓦片般零散聚合;另一方面,早期市場可能以瓦片等簡易材料搭建,具有臨時性。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市井文化,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場景。
《瓦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瓦片、瓦片狀的東西”的意思。
《瓦子》包含兩個部首,左邊是“石”部首,右邊是“子”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5。
《瓦子》來源于阼子輿的《典論·字會》。繁體字形為「瓦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而《瓦子》這個字在古體字中的寫法為「瓦自」。
1. 這座屋頂的瓦子在風中發出清脆的聲音。
2. 小明用瓦子搭建了一個小房子。
瓦片、瓦屋、瓦房、瓦楞、瓦礫
瓦片、瓦塊、瓦磚
磚塊、瓦坯、瓦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