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雁塔的意思、小雁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雁塔的解釋

在 陝西省 西安市 南 薦福寺 内。建于 唐 景龍 年間,因此塔比 慈恩寺 大雁塔 小,故名。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體型峻秀挺拔。塔原為十五層,經多次地震,塔頂震坍,現餘十三層,通高43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雁塔,是中國古代佛塔建築的專有名詞,特指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薦福寺内的一座著名唐代磚塔。其标準定義是:

  1. 建築本體與特征: 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密檐式磚塔。它始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公元707年—710年),原為15層,現存13層,通高約43.4米。塔身呈方形,底層邊長約11.38米,自下而上逐層内收,輪廓秀麗挺拔。塔檐采用疊澀砌法(用磚、石層層向外出挑)出挑,形成優美的弧線。塔身各層南北面開拱形券窗。其造型玲珑秀美,與大雁塔的雄偉渾厚形成鮮明對比,故得名“小雁塔”。其建築風格體現了唐代佛教建築藝術的高超成就,是密檐式佛塔在中國發展演變的重要實例。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小雁塔是唐代皇家寺院薦福寺的佛塔,主要功能是供奉佛教聖物(如佛經、舍利)和供僧人禅修觀想。薦福寺最初是唐高宗駕崩後,皇室族戚為其獻福而建,名為“獻福寺”,後武則天敕令改為“薦福寺”。小雁塔的建造晚于寺院的建立,是寺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見證了唐代長安城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和國際大都會的宗教文化交流盛況。

  3. 文化價值與象征意義: “小雁塔”一詞不僅指代具體的建築實體,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西安作為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築之一,與“大雁塔”共同構成了“雁塔”文化意象,常出現在詩詞歌賦中,象征着古都長安的輝煌曆史與佛教文化的深遠影響。“雁塔晨鐘”(小雁塔的鐘聲)曾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雁塔于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編號:881-003),其價值得到了國際公認。

值得一提的是:小雁塔在曆史上經曆了多次地震考驗,最著名的是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關中大地震,導緻塔身縱裂“神合”,後又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地震中“複合”,展現了古代建築的精湛工藝和抗震智慧。現存塔體雖經後世修繕,但主體結構仍為唐代原構。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世界文化遺産官網 - 小雁塔介紹:http://www.wwchina.org/site/881/ (世界遺産官方背景與價值闡述)
  2.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 “小雁塔”詞條釋義(需通過授權數據庫訪問,如知網、萬方等,此處提供概念依據)。(提供詞彙的規範性解釋框架)
  3. 《中國名勝詞典》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小雁塔”條目。(權威工具書對古迹的标準定義與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小雁塔是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唐代密檐式磚塔,與大雁塔齊名,是西安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名稱由來

小雁塔本名“薦福寺塔”,因位于薦福寺内而得名。其名稱中的“小”是相對于大雁塔而言,兩者均建于唐代長安城,但小雁塔建造時間稍晚(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年),且體量較小,故得此名。

2.建築特點

3.文化意義

4.現代價值

現為西安博物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兼具文物保護與公衆教育功能。

附:詞語的引申用法

在文學或口語中,“小雁塔”有時被借喻形容字體小而工整,或作品風格精緻靈巧(此用法源于其建築形态的秀美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阿司匹林敗迹筆斷草木俱朽察察觸及樗裡出師刺耳從人大臨犯得着鳳凰翹風潦分胙告個幺二三瑰木歸園田居化産黃金入櫃會守火棘焦思苦慮結歡蠟絹攔子馬兩箱漓虖立絨六容僇死明甫明月珠磨敦磨揉南極潇湘鳥跕飄茵貧栖披省千帆前所未有嶔崎窮日奇玮掃刷贍洲省耕失音適願收撫私臣阗骈同邦委任狀僞史無地五音六律賢髦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