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蹊的意思、霜蹊的詳細解釋
霜蹊的解釋
鋪霜的小路。 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冒霜蹊以獨蒨,當春郊而逕平。” 唐 上官昭容 《遊長甯公主流杯池》詩之十三:“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 唐 賈島 《延壽裡精舍寓居》詩:“霜蹊猶舒英,寒蝶斷來蹤。”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蹊的解釋 蹊 ī 小路:“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徑(途徑,如“獨辟蹊蹊”)。 踐踏:“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霜蹊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由“霜”和“蹊”組合而成,多用于古典文學語境,指代覆蓋寒霜的小徑或山路。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 霜
指氣溫降至冰點時,地面或物體表面凝結的白色冰晶。《說文解字》釋為“喪也,成物者”,引申為寒冷、肅殺之意。
- 蹊
本義為“小路”,《釋名·釋道》稱:“步所用道曰蹊”,特指人迹罕至的狹窄路徑。
二者結合為“霜蹊”,字面即“覆霜的小道”,隱含清冷、寂寥的意境。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内涵
在古典詩文中,“霜蹊”常承載三重意蘊:
- 環境特征:如唐代李賀《南山田中行》中“霜蹊猶滑去”,描繪秋晨霜露未消、山路濕滑的實景。
- 時間象征:暗示深秋或寒冬時節,如宋代陸遊“月下霜蹊策杖行”,以霜徑點明夜寒時序。
- 情感載體:通過荒寂小徑的意象,傳遞羁旅孤寂(如“馬踏霜蹊迹尚新”)或隱逸超脫之情(如“獨步霜蹊訪野梅”)。
三、權威典籍用例
-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結霜的小路”,引清代厲鹗詩“曉穿霜蹊入空翠”佐證其清冷意境。
- 《王力古漢語字典》
歸類于“自然景物”詞彙,強調其作為詩歌意象的功能性。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http://www.hydcd.com
- 《釋名疏證補》(清代王先謙撰)
- 《全唐詩》李賀卷
- 《劍南詩稿》陸遊卷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版
(注:現代漢語使用中,“霜蹊”屬書面雅詞,多見于文學創作及古詩文賞析,日常口語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霜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uāng qī,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鋪霜的小路,多用于描繪秋冬季清晨或夜晚結霜的小徑景象,帶有清冷、寂靜的意境。
二、字義分解
- 霜:指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的白色冰晶,也引申為“白色”或“寒冷”。
- 蹊(qī):原指小路或足迹,此處與“霜”結合,特指覆蓋霜痕的小徑。
三、詳細解釋
- 自然意象:
多用于古詩文中,如南朝謝朓《杜若賦》中“冒霜蹊以獨蒨”,唐代賈島《延壽裡精舍寓居》中“霜蹊猶舒英”,均以“霜蹊”烘托孤寂、寒冽的環境氛圍。
- 引申意義:
部分資料提到可比喻“事物的痕迹”(如霜融化後留下的印記),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例句與用法
- 古詩文例: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唐·上官昭容),描繪踏霜而行的場景。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描述古典意境,如“深秋的霜蹊上,落葉與寒霜交織”。
“霜蹊”是一個兼具畫面感和詩意的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清冷、孤寂的意象。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闇愎半推半就報酬比行草窠仇恨出糞棰楚刺爇撮引待理不理打緊電筆地棱鼎爐督厲發鬓番阏肥秩豐肌秀骨父與子歌呼個人主義公之于衆官價骨分寒士黑漆闆凳霍眼胡子紮撒急痛疾言怒色巨變連廊録符面命末遊檽棗漂寓披闼起奪琪蘤齊天大聖秋祠秋憲柔靜阮生據案少弱十頭添撇守貳書劍恩仇錄肅駕素絲太常妻通天徹地頑磁五鬥折腰五任香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