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匿。《新唐書·蘇瓌傳》:“時十道使括天下亡戶,初不立籍,人畏搜括,即流入比縣旁州,更相廋蔽。”
關于“廋蔽”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2. 文獻出處
在《新唐書·蘇瑰傳》中有用例:“人畏搜括,即流入比縣旁州,更相廋蔽。”此句描述百姓因畏懼官府搜查而逃往鄰近州縣,互相隱匿行蹤的現象。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4. 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文或曆史文獻。若需更權威的釋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背景信息。
廋蔽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因為失去光彩、面容憔悴而顯得瘦弱不堪或不起眼。
廋蔽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艹,其總筆畫數為18。
廋蔽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劉敬叔孫通傳》中。古代人們将因生活困苦、饑寒孤苦等原因導緻體弱或形容貌相不佳的人稱為廋蔽。
廋蔽的繁體寫法為續蔽。
古時候,廋蔽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采用的是「虐蔽」。而「虐」意指凄苦、痛苦、悲傷。
以下是「廋蔽」在句子中的用法:
1. 他連續幾天都沒吃東西,看起來廋蔽不堪。
2. 經曆了疾病的折磨,她變得面容憔悴、廋蔽不堪。
3. 這家公司因為管理不善,業務越來越廋蔽,生意一落千丈。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廋弱(形容詞):形容人體弱或沒營養,力量不足。
2. 陋弱(形容詞):形容人或事物質量低劣、不值得稱道。
3. 憔悴(形容詞):形容人因為長期疲勞或病痛而面容憔悴。
一些與廋蔽相反的反義詞有:
1. 健壯(形容詞):形容人體魄強健、力量充沛。
2. 精神煥發(形容詞):形容人精力充沛、精神狀态良好。
3. 英俊(形容詞):形容人外貌出衆、儀表堂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