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戰亂災荒而流散分離。形容生活困苦,到處流浪。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杜老不忘君》:“前輩謂 杜少陵 當流離颠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怎禁得流離颠沛,知甚日得同歸。” 田漢 《麗人行》第五場:“你曾想到那些在風裡、雨裡、炮火裡、轟炸裡流離颠沛的女人和小孩沒有?”亦作“ 流離颠頓 ”、“ 流離颠疐 ”。 宋 曾鞏 《永興尉章佑妻夫人張氏墓志銘》:“﹝夫人﹞維能順其性,所以居流離颠頓之間,而不為悲哀愁憂亂其志也。”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褒贈伊川》:“又從而排陷之,卒使流離颠疐,無所為而死。”
“流離颠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反映社會動蕩對普通人的影響。現代也可比喻事業或生活的艱難漂泊,但需結合具體場景使用。
《流離颠沛》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描述人或事物漂泊無定、困苦艱辛的處境。這個詞組常用于形容流亡者、無家可歸者或者長期處于困境中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
《流離颠沛》的結構是由兩個詞組成:流離和颠沛。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拆分:
根據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可以推測,《流離颠沛》這個詞的意思是“留連不定,颠簸不平”。
《流離颠沛》一詞最早見于《楚辭·離騷》一文,這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部重要作品。離騷中的流離颠沛一詞,用來形容主人公屈原在政治動蕩、流亡漂泊的境遇。後來,這個詞組在中國文學中被廣泛使用,成為形容人生境遇坎坷的常用表達。
《流離颠沛》的繁體寫法:流離顚沛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下是《流離颠沛》的古代字形:
流:㢕(矢 + 㢗)
離:9606(禸 + 田)
颠:顚(厭 + 臣)
沛:㳅(氵 + 亦)
1. 生活如同漫長的旅程,有時候會遭遇流離颠沛。
2. 這個震驚了世界的故事充滿了流離颠沛的人生經曆。
1. 流離:形容無家可歸、流浪乞讨的狀況。
2. 颠沛:形容人或事物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中颠簸、突變。
3. 流浪:指無固定住所,四處漂泊。
4. 無依無靠:形容失去依靠、沒有支撐的情況。
5. 輾轉反側:形容思慮糾結、難以入眠的狀态。
流離颠沛的近義詞包括:
1. 漂泊不定
2. 困頓潦倒
3. 飄零無依
4. 流離失所
5. 倒黴逆境
與流離颠沛相對的反義詞包括:
1. 安居樂業
2. 平穩順遂
3. 高枕無憂
4. 萬事亨通
5. 飛黃騰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