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餗的意思、覆餗的詳細解釋
覆餗的解釋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餗,鼎中的食物。覆餗,謂傾覆鼎中的珍馔。後因以“覆餗”喻力不勝任而敗事。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故無流放之禍。”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臣将門餘子,素無藝術,猥當大任,必敗朝章。自悲負乘,坐緻覆餗。” 明 張景 《飛丸記·谏拒脫簪》:“鼎食全家思覆餗,燕雀堂高懼回祿。” 梁啟超 《*********未來記》第二回:“若今日不從此著力,萬一國民忽委以責任,則覆餗絶脰,其罪實深。”
詞語分解
- 覆的解釋 覆 ù 遮蓋,蒙:覆蓋。覆溺。覆蔽。覆被(遮蓋,喻恩蔭)。覆庇。 翻,傾倒,敗,滅:覆舟。颠覆。覆滅。覆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覆沒(?)。覆水難收。覆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
- 餗的解釋 餗 ù 古代指鼎中的食物,後泛指美味佳肴:“奇珍異味天庖餗。” 筆畫數:; 部首: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覆餗”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典故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義來源與出處
- 《周易·鼎卦》
該詞最早出自《周易》的鼎卦爻辭:“鼎折足,覆公餗”,描述鼎足折斷導緻食物傾覆的場景。其中“餗”指鼎中烹煮的珍馐(如肉羹等)。
二、核心含義
-
字面義
- 覆:傾覆、打翻;
- 餗:鼎中的珍貴食物。
合指鼎足折斷後食物灑落,象征重大失誤。
-
比喻義
後引申為因能力不足而無法勝任職責,導緻嚴重後果。常用于警示“量力而行”,如《抱樸子·臣節》提到“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
三、用法與例證
四、關聯知識
- 近義詞:力不勝任、才輕任重。
- 反義詞:遊刃有餘、勝任愉快。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字義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覆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覆餗(fù lěi)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掩蓋、隱藏,也可以指事物被掩蓋、隱藏起來的狀态。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被遮擋住,不可見或不易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覆餗的拆分部首是魚(魚)和頁(頁)。它總共由22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
覆餗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一書,屬于古漢字。現代漢字中,它的繁體字是覆醅。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書寫形式,覆餗的古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其現代的簡化形式。
例句:
1. 雨簾低垂,整個山谷被覆餗在薄霧之中。
2. 他的************一直被覆餗得很好,沒有人知道他的過去。
組詞:
覆餗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 掩覆:掩蓋、隱藏
- 覆蓋:遮擋、遮蓋
近義詞:
有時候,可以使用以下詞語作為覆餗的近義詞:
- 遮掩:掩蓋、隱藏
- 掩飾:掩蓋、掩飾
反義詞:
覆餗的反義詞是顯露,即事物暴露、展示出來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