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畫飾的桅杆。亦借指畫舫。 唐 許渾 《燕餞李員外》詩:“雲葉漸低朱閣掩,浪花初起畫檣回。” 宋 韓駒 《九絕為亞卿作》之八:“妾願為雲逐畫檣,君言十日看歸航。”
“畫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畫樯(拼音:huà qiáng)指有彩繪裝飾的桅杆,也借代裝飾華美的船隻(如畫舫)。該詞多用于古典詩詞中,通過具象的桅杆描繪船隻的精緻,或隱喻離别的場景。
“畫樯”既是古代船隻的裝飾元素,也是詩詞中寄托情感的意象,常見于描寫宴飲、送别等場景。如需更詳細的近義詞或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
《畫樯》是一個古漢語詞組,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畫”和“樯”。
“畫”是一個多義的字,這裡表示繪制、描摹的意思。它由“申”和“畫”兩個部首組成,包含了8個筆畫。
“樯”是指船桅的意思,它由“木”和“條”兩個部首組成,總共包含了16個筆畫。
《畫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許海《畫樯》詩中,意為以畫的形式描繪出一座船的桅杆。
在繁體字中,畫樯的寫法為「畫檣」。
在古代漢字中,「樯」這個字有多種寫法,如「牆」、「鋳」、「腔」等。不同的寫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有所出入。
他用細膩的筆觸畫下了一艘船的畫樯。
畫船樯、樯燈晚照、樯橹交錯
畫船桅杆、描繪船的前桅
擦去畫船的桅杆、不描繪船的前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