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 河南 嵩縣 西南, 伊水 之北,亦稱 崖口 ,又稱 水門 。《左傳·昭公四年》:“ 四嶽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 四嶽 三塗 ,實不一姓;金城湯池,未若人和。”
(2).同“ 三途 ”。佛教語。《百喻經·夫婦食餅共為要喻》:“墜堕三塗,都不怖畏。”《新唐書·傅奕傳》:“ 西域 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吓愚欺庸。” 明 張居正 《答宣大巡撫言虜求佛經》:“示之以三塗六道之苦,誘之以人天福果之説。” 清 蔣士铨 《臨川夢·譜夢》:“情将萬物羈,情把三塗繫,《小雅》《離騷》結就情天地。”
同“ 三途 ”。《西遊記》第十一回:“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蒙誘愚蠢。”
“三塗”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三塗又稱“三途”,指衆生因惡業所生的三種苦難境界:
該概念源于梵語apāyagati(惡趣),佛教典籍如《百喻經》《大明三藏法數》均有記載,強調因果報應思想。
指中國河南省境内的三處險要之地,見于《左傳》《抱樸子》等古籍:
在漢語中衍生出兩種特殊用法:
《三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三次塗抹、三層塗抹”的意思。
《三塗》的部首是“水”,總共有8畫。
《三塗》一詞來源于古代醫學術語,特指某些治療方法中需要三次塗抹、三層塗抹的操作。
《三塗》的繁體字是「三塗」。
在古代,漢字《三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整體筆畫結構相似。
1. 在祛痘護膚中,有些藥膏需要進行三塗的步驟。
2. 醫生囑咐他每天三塗藥物,直到疾病完全痊愈。
同義詞:三次塗抹、三遍塗抹
反義詞:一塗、二塗
以上就是關于《三塗》這個詞的相關信息。希望對您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