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凫舃的意思、飛凫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凫舃的解釋

指會飛的仙鞋。典出《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 王喬 者, 河東 人也。 顯宗 世,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 南朝 梁 沉約 《和謝宣城》:“ 王喬 飛鳧舃, 東方 金馬門 。”後亦借指官員。 唐 盧照鄰 《于時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贈柳九隴》詩:“寄言飛鳧舃,歲晏共聯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飛凫舃”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典故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詞義

“飛凫舃”字面意為“會飛的仙鞋”,其中“凫”指野鴨,“舃”為古代一種鞋履(拼音:fēi fú xì)。後引申為對官員的代稱,尤其與具有神異能力或快速行動的人物相關。

2.典故來源

出自《後漢書·方術傳·王喬》:東漢時期,葉縣縣令王喬每月初一、十五赴京朝見,卻不見車馬蹤迹。皇帝暗中調查,發現他每次到來時,總有雙凫(野鴨)從東南飛來。張網捕捉後,僅得一隻鞋,竟是皇帝賜予官員的履鞋。由此,“飛凫舃”被用來形容王喬的神異行迹。

3.文學引用與引申義

南朝梁沈約在《和謝宣城》中寫道:“王喬飛凫舃,東方金馬門”,将“飛凫舃”與官員身份關聯,賦予其借指官員或超凡之人的含義。

4.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形容速度極快的事物(如飛機、火箭),或比喻行動迅捷的人。其結構由“飛”“凫”“舃”三字組成,結合了飛行與躍動的意象,簡潔而富有畫面感。

提示:若需更多文獻例證或詳細出處,可參考《後漢書》及南朝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凫舃》這個詞,是指江南地區經常出現的小魚——凫嘴具有長而尖的喙,而且飛行力強,故稱為“飛凫舃”。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飛:部首是飛,筆畫數為三。 - 凫:部首是鳥,筆畫數為五。 - 舃:部首是舟,筆畫數為十一。 來源: 《飛凫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古書中有關于江南地區鳥類的描述,其中描述了飛行能力出衆的小鳥。 繁體: 《飛凫舃》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飛鳧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飛凫舃》這個詞的基本意思與現代相同。 例句: - 我在江南地區看到了一群飛凫舃在水面上翺翔。 - 飛凫舃的身姿優美,是江南地區的常見景觀。 組詞: 根據《飛凫舃》的意思,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飛行、凫嘴、小魚等。 近義詞: 與《飛凫舃》相關的近義詞有飛凫、飛鳥舃等,它們都指代鳥類中飛行能力突出的小鳥。 反義詞: 與《飛凫舃》相對的反義詞較難找到,因為它的意思是指特定的鳥類,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