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濮上之音的意思、濮上之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濮上之音的解釋

濮上:春秋時衛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會于其地。用以指靡靡之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濮上之音"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五個維度為您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該成語字面指濮水一帶流行的音樂,實際喻指淫靡頹廢的樂曲。最早見于《史記·樂書》,與商纣王樂師師延投江的典故相關,後被引申為亡國征兆的靡靡之音。

二、出處溯源 典出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史實:

三、語言特征

四、文化意涵

  1. 地理淵源:濮水為古代黃河支流,流經衛國(今河南濮陽)
  2. 禮樂警示:儒家認為音樂反映國家興衰,靡靡之音象征政治腐敗
  3. 審美批判:與"鄭衛之音"共同構成古代雅樂的對立面

五、現代關聯

知識延伸:該成語與"禮崩樂壞""移風易俗"等成語共同構成中國古代音樂政治觀的語彙體系,反映了先秦時期"聲音之道與政通"的思想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濮上之音

「濮上之音」是一個成語,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故事。濮上是一個古代地名,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固始縣一帶。而「之音」則表示聲音或消息的傳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濮上之音」的拆分為「水」、「口」、「之」、「音」。它的總筆畫數為23畫。

來源

據傳,在戰國時期,楚國的著名政治家屈原流放到了濮上地區。他對于國家的憂慮與思考之間令人動容。他的忠誠和深情激發了他的鄉裡鄉親對音樂的熱愛。他的音樂才華和所表達的情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楚國深受賞識的屈原後來因政治鬥争失敗而投江自盡,人們紛紛轉述他流亡期間的音樂創作和演唱。因此,「濮上之音」逐漸被用來形容凄美、動人的音樂和傳遞重要信息的聲音。

繁體

「濮上之音」的繁體為「濮上之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濮上之音」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具體情況已無法考證。

例句

1. 他演奏的小提琴曲真是一曲濮上之音,動聽得讓人陶醉其中。

2. 這位歌手的演唱能夠讓人感受到悲喜交加的濮上之音。

組詞

音樂、消息、聲音、傳遞

近義詞

悲壯之音、哀婉樂音

反義詞

平淡無奇、寡淡無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