躭思的意思、躭思的詳細解釋
躭思的解釋
謂潛心研究。《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叔父 爽 ,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璠 《漢紀》:“ 爽 字 慈明 ,幼好學,年十二,通《春秋》、《論語》,躭思經典,不應徵命,積十數年。”
詞語分解
- 躭的解釋 躭 ā 同“耽”②。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 思的解釋 思 ī 想,考慮,動腦筋:思想(a.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産生的結果;b.想法,念頭;c.思量)。思忖。思索。思維。沉思。尋思。見異思遷。 想念,挂念:思念。思戀。相思。 想法:思緒。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躭思”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躭思”是古漢語詞彙,讀作dān sī,意為“潛心研究”或“專注思考”。該詞由“躭”和“思”兩部分組成:“躭”通“耽”,有沉浸、專注之意;“思”指思考、研究,整體強調對學問或事物的深入鑽研。
二、來源與用例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裴松之注引晉代張璠《漢紀》:“爽字慈明,幼好學,年十二,通《春秋》《論語》,躭思經典,不應徵命,積十數年。”此處描述荀爽(荀彧叔父)自幼專注研讀經典,拒絕出仕,潛心學問十餘年。
三、相關拓展
- “思”的延伸義:除“思考”外,“思”還可表示念頭(如“思緒”)、構思(如“文思”)等。
- 近義表達:現代漢語中類似詞彙有“鑽研”“窮究”等,但“躭思”更強調沉浸式的專注狀态。
四、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并參考權威典籍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躭思(dān sī)是一個用于形容深思熟慮、反複沉思的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身”部,右邊是“思”部。部首“身”代表身體,而“思”則表示思考。躭思的拼音是dān sī。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古老,它在漢字字典中可以找到。在繁體字中,躭思的形狀保留了原始的樣子。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躭思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保持一緻。
以下是躭思的一個例句:他默默地坐在那裡,躭思着自己的人生道路。
躭思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躭思問題、躭思冥想等。這些詞組都以躭思作為表示深思熟慮的行為動作的形容詞。
躭思的近義詞包括思考、沉思和研究。這些詞語都表示對某個問題或主題進行認真思考和探索的行為。
躭思的反義詞則是淺思或心不在焉。這些詞語表示思考程度較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态。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