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三省的意思、東三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三省的解釋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指東北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因在山海關以東,故名

詳細解釋

東北 遼甯 、 吉林 、 黑龍江 三省的合稱。1945年 日本 帝國主義投降後,國6*6*黨政府曾将原東北三省劃分為 遼甯 、 遼北 、 安東 、 吉林 、 松江 、 合江 、 黑龍江 、 嫩江 和 興安 等九省,合稱“東九省”。旋解放,均撤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東三省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東三省,又稱“關東”,是中國地理與文化中對東北地區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統稱。該稱謂源于清末行政區劃調整,具有深厚的曆史背景和明确的地理界定,現為廣泛使用的規範名稱。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沿革及現代應用三方面詳解:


一、漢語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東三省(Dōngsānshěng)

名詞。指中國東北部的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因位于山海關以東,故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核心語義:


二、曆史沿革與依據

  1. 清末建制起源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設“東三省總督”,統轄奉天(今遼甯)、吉林、黑龍江,首次以官方文件确立“東三省”行政概念。

    來源: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 清光緒朝朱批奏折·職官制度卷[Z]. 北京:中華書局, 1996.

  2. 民國延續與僞滿時期

    民國政府沿用“東三省”稱謂。1932年僞滿洲國成立後,該詞成為抗日語境中象征主權的重要符號,如《義勇軍進行曲》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即誕生于東三省淪陷背景下。

    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産黨曆史(第一卷)[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


三、現代應用與權威界定


四、學術與官方文獻佐證

  1. 地理學界定

    “東三省地處東北亞核心,北至黑龍江主航道,南臨渤海黃海,西接内蒙古高原,東抵長白山地。”

    來源:《中國地理百科全書·東北卷》.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0.

  2. 法律文件用例

    《東北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發改振興〔2021〕1198號)中多次使用“東三省”指代政策覆蓋範圍。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 政策發布專欄[EB/OL]. 2021.


結語

“東三省”作為曆經百年演變的專有名詞,兼具地理精确性與文化象征性,其釋義需以權威辭書為基礎,結合曆史文獻及現代官方文件綜合界定。以上内容均引自公開出版的學術著作、政府文件及國家标準詞典,符合(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原則。

注:部分古籍及政策文件因版權或公開權限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建議通過國家圖書館數據庫(www.nlc.cn)或政府門戶網站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東三省是“東北三省”的簡稱,指中國東北地區的三個省級行政區,即遼甯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東三省是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合稱,因地處中國東北部且位于山海關以東而得名。這一稱呼在清朝時期已廣泛使用,最初涵蓋東北地區的行政範圍,後曆經行政區劃調整,但“東三省”作為傳統稱謂沿用至今。


2.地理位置


3.曆史沿革


4.區域特點


補充說明

“東三省”與“東北地區”概念略有差異:前者是行政區劃名稱,後者涵蓋更廣的地理和文化範圍。

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或産業數據,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茕巴黎公社辨白編錄炳朖醭苔嘗駒谄譽寵寄沖主打家截舍達吏宕轶地郊抵搪動工斷碎對面蹲蹬笃修恩休範閑發擿覆核浮現根牙磐錯龜隂田圭璋特達侯道戟盾界程繼舅荩臣京房術旌木蓮花白連元利益均沾撚挑怒目而視驽牛破曙蹼蹬乾渣渣峭僻萋蒿綮肯親昵人琴俱亡神眇缇紫通路偷堕唾面自幹唯物主義侮慢祥物香液鹹陟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