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揖示敬。一說,檃括。 漢 仲長統 《昌言·損益》:“夫如此,然後可以用天性,究人理,興頓廢,屬斷絶,網羅遺漏,拱押天人矣。”《後漢書·仲長統傳》作“拱柙”。
“拱押”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解釋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基本含義
根據漢典()和滬江線上詞典()的解釋,“拱押”意為拱揖示敬,即古代行禮時拱手作揖以示尊敬。另一說為“檃括”(矯正木材的工具,引申為規範、約束),常見于漢代文獻。例如《昌言·損益》中“拱押天人矣”,《後漢書》則寫作“拱柙”。
争議與異文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被關押或拘留”,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可能是對“拱”和“押”單字含義的誤推。需注意,該詞在《後漢書》中的異文“拱柙”更接近“約束、規範”之意,與“關押”無直接關聯。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文語境,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若需引用,建議優先采用“拱揖示敬”或“檃括”的解釋,并标注文獻來源(如《昌言》《後漢書》)。
建議以高權威性資料為準,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學術研究,需核查原始文獻及權威注疏。
《拱押》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為對被拘留或監禁的人進行看管和保管。
《拱押》的部首是手,共有8個筆畫。
《拱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意思指的是負責看押和保護被拘留的人,以确保他們不逃跑或受到傷害。
《拱押》的繁體字為「拱押」。
在古時候,《拱押》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拱押」。
1. 嫌犯被警察成功拱押,并交由法院審判。
2. 警衛拱押着囚犯,嚴防其逃脫。
1. 拱押犯人
2. 拱押管理
3. 拱押職責
看管、監禁、監押
釋放、放出、釋放出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