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otato]
(2) 一種直立草本植物,葉為羽狀複葉,花白色、黃色、藍色或紫色,漿果紫色,原産于美洲南部和中部的高原,廣泛栽培(尤在溫帶地區)作蔬菜
(3) 此植物的塊莖。也叫“洋芋”、“土豆兒”、“山藥蛋”等
(1).多年生草本,但多作一年生栽培。原産 南美洲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地下塊莖呈馬鈴狀,可供食用,也可制澱粉,渣可制酒、醋、饴糖等。又稱土豆、洋山芋。
(2).指這種植物的塊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鈴薯漢語 快速查詢。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植物學特征
馬鈴薯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80厘米,葉片呈羽狀複葉或卵圓形,花多為白色、紫色或藍紫色,漿果呈紫色。其顯著特征是地下塊莖膨大呈馬鈴狀,這也是名稱中“薯”的由來。
2. 别稱與傳播
在不同地區有“土豆”“洋芋”“地蛋”“山藥蛋”等别稱。原産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16世紀後傳入歐洲并逐漸全球傳播,現為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
3. 用途與經濟價值
塊莖富含澱粉,既可作主食和蔬菜,也可用于制造酒精、饴糖等加工品。部分資料提到其外敷可輔助治療腮腺炎,但需遵醫囑使用。
4. 栽培特點
通常采用塊莖切塊繁殖,適應溫帶氣候,種植時需注意土壤疏松以避免損傷塊莖。
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漢典、360百科等權威來源(參考、6、7)。
《馬鈴薯》是一個詞,主要指一種植物,也叫土豆。它是塊莖植物,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食物作物之一。馬鈴薯可以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生長,并且在全球範圍内被廣泛食用。
《馬鈴薯》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馬、金、艹。它一共有13個筆畫。
《馬鈴薯》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引進到中國的,當時西班牙人将其稱為"papas",意為土豆。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馬鈴薯"。而"馬鈴薯"這個名稱則與馬相關,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們覺得這種植物和馬有些相似。
繁體字中,《馬鈴薯》一詞的寫法是「馬鈴薯」。
古時候,《馬鈴薯》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清代的《辭源》一書中将其寫作「馬鈴乃」。這種古時候的寫法較為少見。
1. 我喜歡吃烤馬鈴薯,特别是上面撒滿了奶酪的。
2. 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馬鈴薯片、馬鈴薯泥、馬鈴薯燒雞、馬鈴薯炒肉、馬鈴薯沙拉。
土豆、洋芋。
米飯、面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