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比的意思、催比的詳細解釋
催比的解釋
舊時州縣長官責令吏役限期完成緊要公務,逾限不能完成,則予處罰。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馭衙役》:“正賦節年拖欠,催比無人。”
詞語分解
- 催的解釋 催 ī 使趕快行動:催促。催辦。催讨。 使事物的産生、發展變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比的解釋 比 ǐ 較量高低、長短、遠近、好壞等:比賽。比附。對比。評比。 能夠相匹:今非昔比。無與倫比。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的對比:三比二。 表示兩個數字之間的倍數、分數等關系:比例。比值。 譬喻,摹拟:比如。比
網絡擴展解釋
“催比”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場中特定的行政制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指舊時州縣長官強制要求下屬官吏或差役在規定期限内完成緊要公務(如征收賦稅),逾期未完成則會受到處罰。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黃六鴻的《福惠全書》。
-
構成解析
- 催:表示催促、督促;
- 比:此處指“限期”,即設定截止日期,如《福惠全書》提到“正賦節年拖欠,催比無人”。
-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明清時期的地方政務管理,例如催繳賦稅、征發徭役等。若官吏未能按時完成任務,可能會面臨杖責、罰俸等懲罰。
-
現代延伸
盡管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部分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可能借其“強制催促”的含義,類比形容高壓的工作要求。不過需注意,這種用法并非主流。
“催比”本質上是古代行政體系中的一種高壓管理手段,帶有強制性,與現代社會中的“催促”在性質和後果上有顯著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催比(cuī b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催比一詞是網絡流行語,源自于廣東方言,意思是催促、催逼、催咖啡等。現在廣泛用于形容某人催促他人做事或表現出過度急迫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催(cuī)的部首是 兒 (ér),總共有10畫。
- 比 (bǐ)的部首是 立 (lì),總共有4畫。
來源:
- 催比一詞最早出現在廣東地區的網絡社交平台上,隨着廣東方言的影響力逐漸擴散到全國範圍,成為了普遍使用的網絡流行語。
繁體:
- 催比的繁體字為 催逼。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 發展過程中,催比這個詞并沒有出現,因此沒有古代的寫法。
例句:
- 他總是催比我寫完報告。
- 老闆催比着我們完成項目。
組詞:
- 催婚、催債、催眠、催淚、催促
近義詞:
- 催促、催逼、敦促、加速
反義詞:
- 緩慢、拖延、怠慢、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