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古的意思、方古的詳細解釋
方古的解釋
(1).與古代相媲美。《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退功臣而進文史,戢弓矢而散牛馬,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2).與古代相比較。《晉書·江統傳》:“臣等以為今四海之廣,萬物之富,以今方古,不足為侈也。”
(3).方正古樸,不隨世俗。《北史·司馬膺之傳》:“﹝ 膺之 ﹞性方古,不會俗舊。”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古的解釋 古 ǔ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典。古風。古訓。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古(
網絡擴展解釋
“方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g gǔ,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1.與古代相媲美
指某事物或人物的成就、品格等可與古代典範相比肩。例如《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記載:“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意為光武帝的治國雖未完全達到古代聖賢的高度,但已具備止戰安民的武德。
2.與古代相比較
表示通過對比古今來評析事物。例如《晉書·江統傳》提到:“以今方古,不足為侈也”,意在以現代與古代對比,說明當下的繁華并不算奢侈。
3.方正古樸,不隨世俗
形容人或事物品格端方、質樸,不迎合流俗。例如《北史·司馬膺之傳》描述其“性方古,不會俗舊”,強調其性格的方正與脫俗。現代用法中,也用于形容傳統工藝或文化遺産的質樸特質,如湘繡與南方古老的苗蠻文化、楚文化的淵源關系。
補充說明
- 語言演變:前兩種含義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的比較語境,第三種則更側重品格的描述。
- 現代用例:常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如考古學中形容南方古猿足弓結構的“方正古樸”。
如需具體文獻出處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古(fāng g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fāng)是一個常用漢字,其部首是方塊(丨);它的筆畫數為 4。
古(gǔ)也是一個常用漢字,其部首是十(十);它的筆畫數為 5。
來源和繁體:
方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方字是一個象形字,原本表示方形或四方的形狀;古字是一個指事字,表示古代的意思。
在繁體漢字中,方和古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隻是字形有所差異。方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方」,而古的寫法為「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方的古代寫法是「」,形似四個方框組合在一起的樣子;而古的古代寫法是「十」,形似十字。
例句:
1. 她住在一個方古的院子裡,非常寬敞和安靜。
2. 這幅畫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方古美。
3. 我們要學習古代先賢的智慧和方古的文化傳統。
組詞:
方尺(fāng chǐ)-指代直尺或标尺。
古舊(gǔ jiù)-形容年代久遠或過時。
方正(fāng zhèng)-形容端莊正直。
近義詞:
方正、方正莊重、方形、方方正正
反義詞:
彎曲、扭曲、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