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狀的意思、辭狀的詳細解釋
辭狀的解釋
(1).說話的内容。《孔子家語·弟子行》:“ 孔子 曰:‘言之乎?’ 子貢 以其辭狀告 孔子 。”
(2).猶口供。《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雍 往斷獄, 壹 以囚見, 雍 和顔色,問其辭狀。”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狀的解釋 狀 (狀) à 形容,樣子:狀貌。奇形怪狀。 情況,情形:狀況。病狀。現狀。 叙述,描寫:狀語。狀其事。寫情狀物。 舊時叙述事件的文辭:行狀。訴狀。供狀。 特種格式的憑證:獎狀。委任狀。 筆畫數:;
專業解析
辭狀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辭書綜合考辨:
一、核心釋義:訴訟文書
指古代司法活動中呈遞官府的訴狀或答辯文書。
- 《漢語大詞典》 釋為「訴狀」,如《唐律疏議·鬥訟》載「辭狀皆實」即強調訴狀内容真實性。
- 《古代漢語詞典》 注明其特指「訴訟文辭」,常見于《折獄龜鑒》等司法文獻。
二、引申釋義:言辭情狀
指通過語言呈現的情态或事實表述。
- 《說文解字注》 析「辭」為「說也」,「狀」為「形貌」,合指言辭所述情狀。
- 如《漢書·朱博傳》「察見辭狀」即指通過言辭推斷實情。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今多見于司法史研究及古籍整理領域,如《中國曆代判例集》中「辭狀」均指訴訟文書原件。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中華書局, 2013年影印本.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中國曆代判例集》. 法律出版社, 2019.
網絡擴展解釋
“辭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說話的内容
指言語或文辭的具體表述。例如《孔子家語·弟子行》中記載,孔子詢問子貢是否将某人的評價轉達,子貢便“以其辭狀告孔子”,此處“辭狀”即指轉述的具體内容。
-
口供、供詞
多用于司法語境,指涉案者的陳述或供述。如《三國志·吳志·顧雍傳》提到顧雍審案時“問其辭狀”,即通過平和态度獲取犯人的口供。
補充說明:
- 詞源:該詞由“辭”(言辭)和“狀”(情形、狀态)組合而成,強調對言語内容的描述或記錄。
- 使用場景: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 權威性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均收錄此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波漣詞訴大柄盜葬大閹打野鴨子丁匠頂門杈獨鹄二鳳方材返真發想飛文染翰風鵬偾張複古恒山痕沫後穉禍本健拔錦府精耕細作救撫窺鼎枯梧厘損籠取潞琴盲目沒頭沒腦木産拿摩溫恰待青鬼青玄帝日益喪鐘森豎唼佞燒角文書射工牲架折搖拾頭豎笠説内僋俕陶匏條端通馳銅黛推倒吞聲飲泣委寄畏咎微宵烏咽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