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咽的意思、烏咽的詳細解釋
烏咽的解釋
嗚咽。形容凄切的水聲。 馬君武 《自由》詩:“太息英雄浪淘盡, 大江 烏咽水東流。”
詞語分解
- 烏的解釋 烏 (烏) ū 指“烏鴉”:烏白馬角(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烏飛兔走(喻日往月來,時間流逝)。烏合之衆。 黑色的:烏亮。烏雲。 無,沒有:化為烏有。 文言疑問詞,哪,何:烏足道哉? 古同“嗚”,嗚乎。
- 咽的解釋 咽 ā 口腔後部由肌肉和黏膜構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與鼻腔相對稱“鼻咽”;中段與口腔相對稱“口咽”;下段在喉的後部稱“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稱“咽頭”):咽喉。 吐 咽 à 使嘴
網絡擴展解釋
“烏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形容凄切的水聲或悲切的哭聲,常帶有低沉、哀傷的情感色彩。
- 拼音:wū yān(“咽”在此處讀作yān,而非yàn或yè)。
2.來源與典故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的“烏咽而哭”,描述孔子為魯昭公治喪時衆人的悲痛哭聲。
- 文學引用:近代詩人馬君武在《自由》詩中寫道:“大江烏咽水東流”,借水聲渲染英雄逝去的悲怆。
3.使用場景
- 情感表達:多用于描繪悲傷、哀痛的情緒,如葬禮、離别等場景。
- 文學描寫:常見于詩詞、散文中,形容自然聲響(如水流)與情感共鳴的結合。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嗚咽、啜泣、抽泣(但“嗚咽”更側重哭聲,而“烏咽”偏重水聲或混合聲響)。
- 易混詞:需注意與“嗚咽”(wū yè)區分,後者主要指低聲哭泣,而非自然聲響。
5.擴展說明
- 構詞解析:“烏”可指黑色或表感歎,“咽”指喉嚨或聲音阻塞,組合後強化了悲切、滞重的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左傳》相關篇章或近代詩歌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咽
烏咽是漢語詞彙,它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聲低沉而悲傷的樣子。烏咽這個詞的部首是烏,筆畫為五畫。
來源
烏咽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出現在《悲筝》一篇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殘月,烏咽于風。”這裡烏咽用來形容人對風的呼喊,表達了深深的悲傷。這個詞也是從此演變而來。
繁體
烏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烏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烏咽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是「握咽」,在右側加上手形的偏旁,表示用手來抑制低沉悲傷的呼聲。
例句
1. 他聽到了她悲傷的烏咽聲,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痛苦。
2. 這首歌的歌詞寄托了歌手的烏咽情感,引起了很多聽衆的共鳴。
組詞
烏咽并不常見于其他詞語中,這個詞往往獨立使用,很少與其他詞組合。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哀怨、悲凄、悲泣
反義詞:歡笑、喜悅、舒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