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喪身失節的意思、喪身失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喪身失節的解釋

身受污辱,失去節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喪身失節是由"喪身"與"失節"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貶義成語。《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既喪失性命又失去節操",形容人在危難關頭未能同時保全生命與道德準則的雙重失敗狀态。

從構詞法分析:"喪"作動詞表喪失,《說文解字》釋為"亡也";"身"指代肉體生命,《孟子·告子上》有"舍生而取義"的對比語境;"失節"出自《禮記·檀弓下》,原指喪失禮節規範,後引申為喪失氣節操守。明代《警世通言》第二十卷"甯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典故,正是對"喪身"與"守節"的價值取舍寫照。

該成語的現代用法多用于曆史評論領域,如《辭海》引例評南宋末代官員"既未能殉國守節,又未能全身而退,終至喪身失節"。在語義層次上,其核心矛盾在于生命價值與道德準則的沖突,反映了儒家"殺身成仁"(《論語·衛靈公》)與道家"全身保真"(《莊子·養生主》)兩種價值觀的碰撞。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特别強調其使用語境,多用于評價曆史人物在改朝換代、外敵入侵等重大變故中的行為抉擇。如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國榷》中評價某明臣"城破之日,未殉社稷而屈膝事清,實乃喪身失節之典型"的記載,即體現了該成語的道德批判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喪身失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身受污辱,失去節操”,多用于描述人因遭遇困境或外力壓迫而喪失道德原則或人格尊嚴。

  2. 出處與示例
    該成語出自魯迅《小說舊聞鈔·紅樓夢》,原文提到妙玉“以孤潔而橫罹盜窟,并被以喪身失節之名”,表達對人物遭遇的深切同情。

  3. 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色彩,但整體感情色彩為中性。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常作賓語或定語,如“被冠以喪身失節之罪名”。
  4. 延伸說明
    成語中的“喪身”并非字面意義的“失去生命”,而是強調因受辱導緻精神或名譽的損害;“失節”則指違背原有的道德準則或氣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魯迅相關著作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埃芥謷将百分制襃恤迸灑标底鼈鳥别苑長毂敞罔産假赤精精持素棰辔從師倒懸之危鄧石如電抛光底成端拱棼煙蓋子甘滋鈎玄獵秘觀眺滾核桃毂騎讧詐灰瓶火落簡第奸事狡很椒台澆異憍恣驚豗駒馳客販饋賂命途多舛蛆蟲市情書刺水畫索約堂簿恸恨頹侵讬色頑俗萬衆一心為時紋絲握管懷鉛吳鴻污穢無以為枭棊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