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禮。 清 陳天華 《警世鐘》:“ 俄國 因此向 中國 索讨謝敬, 滿洲 遂把 盛京 的 旅順 、 大連灣 ,奉送 俄國 。”
謝敬是由“謝”與“敬”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表達感謝的禮節或酬謝的禮物,常見于明清文獻及地方方言中。以下從語義演變、用法特征及文化背景分述:
酬謝之禮
“謝”指感謝、酬答,“敬”表敬意或禮物,合指為答謝他人幫助而贈予的財物或禮儀。
例證:清代地方志中記載婚俗“男家送聘禮後,女家需備謝敬回禮” [《漢語大詞典》]。
謙辭中的禮節性表達
在書信用語中,“謝敬”可作自謙詞,表“薄禮不足以報恩”之意,常見于明清文人信劄。
例證:明代尺牍集《翰海》載“謹具微儀,聊申謝敬” [《近代漢語詞典》]。
福建、台灣等地方言仍用“謝敬”指代紅包或答謝禮金,尤見于婚喪習俗中贈予幫忙者的酬勞 [《漢語方言大詞典》]。
部分四川方言将“謝敬”戲指“事後補救行為”,含輕微貶義,如“事做砸了才來謝敬” [《西南官話方言研究》]。
“謝敬”的生成與古代禮制密切相關:
金文字形為“言+射”,本義為“以言辭回應饋贈”,後引申為報答(《說文解字注》)。
《禮記·曲禮》載“毋不敬”,凡饋贈財物均稱“敬”,如“賀敬”“奠敬”等,體現傳統社會“禮尚往來”的倫理觀 [《中國古代禮俗辭典》]。
該詞屬曆史詞,現代書面語罕用,但以下場景可合理使用:
語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許少峰. 《近代漢語詞典》[M]. 中華書局, 2015.
[3] 許寶華, 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M]. 中華書局, 1999.
[4] 許慎(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5] 楊志剛. 《中國古代禮俗辭典》[M]. 中華書局, 2017.
“謝敬”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兩種常見解釋:
含義:表示對他人的感激和尊敬,由“謝”(感謝)和“敬”(尊敬)組合而成。
使用場景:常用于向長輩、師長、領導等表達敬意和感恩之情,適用于正式或莊重的場合,如書信、緻辭等。
示例:
“謝敬一詞形象地表達了對他人的感激之情和尊敬之意。”
含義:指表達感謝的禮物或酬金,即“謝禮”。
曆史用例:
清代陳天華《警世鐘》中記載:“俄國因此向中國索讨謝敬,滿洲遂把盛京的旅順、大連灣奉送俄國。”
現代用法:
該含義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方言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曆史用例,可參考《警世鐘》原文或權威詞典。
愛狎白玉蓮花杯鼈蓋車逼害筆墨官司補假攙襲沖風處心積慮賜绯二次污染物犯教鳳野分形分重犷敵廣西漢蔥寒心消志洪辟歡叫讙訟教範節疤鏡皦積漬克除睽仰淚流滿面令似淪蕩論究麻霞靡跌鳴金命快沒齒牛排悄寂敲金戛玉洽色清審日鍛月鍊入鄉隨俗賽龍舟山樊十才子師延守常收禽刷卷誰人碩輔屠釣屠肆望表夏海鄉姑枭狐謝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