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問犯人。 唐 白居易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山枇杷花>之二》:“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禦史定違程。” 宋 蘇轼 《和蔡準郎中見邀遊西湖》之一:“君不見 錢塘 遊宦客,朝推囚,暮決獄,不因人喚何時休!”
“推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審問犯人,主要用于司法或官場語境。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推”指推究、審問,“囚”指囚犯,合指對犯人進行審訊或案件審理的過程。該詞常見于唐代至宋代的文獻中,現代已較少使用。
文獻例證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司法流程,體現官員的職責。其語境常帶有公務繁重、程式嚴苛的意味,如元稹詩句“晝夜推囚心似灰”即表達審案的疲憊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白居易集》《蘇轼詩集》等文獻。
《推囚》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将囚犯推出監獄或囚室的意思。
《推囚》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推”字的部首是“扌”(手),而“囚”字的部首是“囗”(囗字意為口)。筆畫方面,字母“推”共有11畫,“囚”字則共有5畫。
《推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具體出處尚不明确。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是“推囚”。
在古時候,相較于現代的簡體字,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然而,《推囚》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隨着司法改革的繼續推進,越來越多的無辜者将會推囚出獄。
2. 監獄長親自推囚出牢房。
推囚犯、推囚出獄、推囚牢房、推囚出監獄。
釋放、放出、放離。
關押、拘留、監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