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天子即位。《後漢書·翟酺傳》:“伏惟陛下應天履祚,歷值中興,當建太平之功,而未聞緻化之道。”
(2).指大臣就高位。 漢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受茲介福,履祚孔成。為邑 河 渭 ,袞冕紱珽。以佐天子,祗事三靈。”
“履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天子即位
指帝王登基,正式繼承皇位。例如《後漢書·翟酺傳》中提到:“伏惟陛下應天履祚,歷值中興”,強調帝王順應天命即位(、、)。
大臣就任高位
也用于指代重臣擔任重要官職。如漢代蔡邕在《漢太尉楊公碑》中寫道:“受茲介福,履祚孔成”,描述楊公受封高位(、)。
“履祚”屬文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帝王還是官員。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漢碑集釋》等古籍(綜合、、)。
履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承受着祖先的蔭澤和祝福,接續擔當起家族或宗族的衣缽,繼續傳承祖先的事業。
履祚由兩個部首組成:履和祚。
履的部首是屍(屍字旁),拼音是lǚ,總筆畫數為8。
祚的部首是示(禮字頭),拼音是zuò,總筆畫數為10。
履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履》中的一句詩:“民之卒享,宜子履祚”,意為“人民的子孫能順利接受祖先的蔭庇并繼承事業”。後來,履祚逐漸被引申為代指承繼祖輩事業。
在繁體字中,履祚的寫法仍然保持原樣,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履祚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以《康熙字典》為例,履的古漢字寫法中有留有一點變化,如“屧”、“屢”等。祚的古漢字寫法則基本保持一緻。
1. 他是家族中的長子,将履祚繼承家族的産業。
2. 這位企業家代代相傳,履祚有方。
3. 忠誠的員工們秉承先輩的精神,履祚事業。
組詞:履行、履曆、祚座、無祚。
近義詞:承襲、繼承、接班。
反義詞:敗祚、棄祚、斷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