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鼬。俗稱黃鼠狼。《廣雅·釋獸》:“鼠狼,鼬。” 王念孫 疏證:“鼬善捕鼠,故有鼠狼之名……今俗通呼黃鼠狼, 順天 人呼之黃鼬,好夜中食人雞。人捕取之,以其尾毛為筆。”《藝文類聚》卷九五引《廣志》:“黃鼠在田野間為羣,害穀麥,凡善走,把不得,惟鼠狼能得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三·黃鼠》:“黃鼠出 太原 大同 , 延綏 及沙漠諸地皆有之……最畏鼠狼,能入穴銜出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鼠狼》:“一人仆,餘驚走,悉入壁洞。仆者滾地唧唧,隨化為鼠狼而逝。”
“鼠狼”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釋:
“鼠狼”是鼬科動物的俗稱,即黃鼠狼(學名:黃鼬)。其特點包括:
在成語或俗語中,常借黃鼠狼的特性比喻兩類人:
注意:比喻義多源于民間語境,需結合具體語句判斷。如需學術定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
《鼠狼》是一個成語,指的是那些心思兇狠、狡猾狠辣、操縱乾坤、為非作歹的人。多用來形容人的奸詐狠毒的行為。
《鼠狼》的拆分部首為“鼠”和“犬”,其總筆畫數為16畫。
《鼠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辭》中。其中有一句“鼠狼之心,百倍于人”,用來形容心懷邪惡、兇狠殘忍的人。
《鼠狼》的繁體字為「鼠狼」。
古代對于《鼠狼》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古代寫法是「鼠獼」,另一種是「鼠狢」。
他的行為狡猾狠毒,完全是一個《鼠狼》的本性。
《鼠狼》相關的組詞有:鼠竊狼奸、狼狽為奸、鼠肚雞腸等。
《鼠狼》的近義詞有:狡猾、奸詐、狠毒、不懷好意。
《鼠狼》的反義詞有:正直、善良、忠誠、純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