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天踵地的意思、頂天踵地的詳細解釋
頂天踵地的解釋
猶言頂天立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沒用處》:“夫人頂天踵地,惟呼最靈。”參見“ 頂天立地 ”。
詞語分解
- 頂天的解釋 .形容極高或達到極限。如:這塊地能打一百五十斤糧食就算頂天了。.喻氣概豪邁。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書(一)》:“爾衆小要認真天堂路,切不好踏差,放膽立志,頂天不妨,我自有主張也。”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專業解析
“頂天踵地”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頭頂着天,腳踩着地,象征着頂天立地、光明正大的形象和精神。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頂天踵地”意指頭頂着天,腳踩着地。它用來:
- 形容形象高大、氣魄雄偉:指人或事物極其高大,仿佛上抵青天,下立大地。例如形容英雄人物氣概非凡,巍然屹立。
- 形容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引申指人行為光明磊落,品格崇高,立身處世無愧于天地。
二、 詞源與出處
該成語的結構和意象源于古代對天地、人的哲學思考:
- “頂天”:指頭頂支撐着天。
- “踵地”:指腳後跟(踵)踏踩着地。
-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古人認為人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如《說文解字》對“人”的解釋蘊含立于天地間的意象。更直接的文學化表達可見于禅宗典籍和後世文人的運用。例如:
- 宋代禅宗典籍《五燈會元》卷二十中,安吉州何山佛燈守珣禅師有偈雲:“頂天立地丈夫兒,喚作循常轉大奇。” 此處“頂天立地”與“頂天踵地”含義相通,強調大丈夫的偉岸氣概。
- 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讨論“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時,雖未直接用此成語,但其關于人立于天地之間、禀受天地之性的論述,為理解“頂天踵地”所蘊含的人與天地關系提供了哲學背景。
三、 用法與近義詞
- 用法:通常作謂語、定語,用于褒義語境,贊頌人的精神品格或事物的宏偉氣勢。
- 近義詞:
- 頂天立地:最為常用且含義幾乎完全相同,常可互換。
- 巍然屹立:形容高大雄偉,不可動搖。
- 氣沖霄漢:形容氣魄宏大,直沖雲天(更側重氣勢)。
- 光明磊落:形容胸懷坦蕩,行為正大光明(側重品格)。
四、 文化内涵
“頂天踵地”不僅描繪了物理空間上的高大形象,更深層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理想人格的期許:
- 天人合一的象征:人立于天地之間,是溝通天地的橋梁,應效法天地的德行。
- 剛健有為的精神:鼓勵人要有擔當,有作為,像支撐天地的支柱一樣堅韌不拔。
- 正道直行的品格:強調做人要正直無私,行為光明正大,無愧于天地良心。
總結來說,“頂天踵地”是一個極具畫面感和精神力量的成語,它描繪了人(或事物)高大偉岸的形象,更頌揚了光明正大、氣魄宏偉、擔當有為的崇高精神境界。
參考來源:
《五燈會元》卷二十(宋代禅宗語錄彙編,記載守珣禅師語錄)
《朱子語類》(南宋朱熹講學語錄彙編,中華書局版)卷四·性理一
網絡擴展解釋
“頂天踵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dǐng tiān zhǒng dì
- 釋義:字面意為頭頂天、腳立地,引申為形容人光明磊落、氣概豪邁,生存于天地之間。其核心含義與“頂天立地”相近。
詳細解析
-
出處:
最早見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沒用處》:“夫人頂天踵地,惟呼最靈。”。
-
結構特點:
- 聯合式成語,由“頂天”和“踵地”兩部分組成,分别強調“高聳入雲”和“腳踏實地”的意象。
- 中性色彩,多用于形容男性氣概或事物的雄偉氣勢。
-
用法與延伸:
- 近義詞:頂天立地、氣吞山河。
- 用法:作謂語、定語或補語,例如:“他頂天踵地,無愧于英雄之名。”。
- 文化内涵:既體現個體的精神高度,也暗含人與天地自然的關系。
補充說明
部分解釋(如)提到該成語可形容“氣勢或力量極為浩大”,屬于對原意的延伸,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埃及藝術按讨榜文步韻橙韲稱論誠慤抽丁拔楔抽紗服裝愁慵椽條雛兒鹑褐觸死挫氣黛漪誕幻滴滴涕地界颩風愕異法國怪迂寒秋鴻緒黃道日婟澤匠質谏獵書精鹽救安恐懾連繩憐新厭舊泯化彌翼木炭木鸢内痔俳長陗核巧飾攘棄熱孝蓐食賞賀生虎子沈雅社友松頭日腦同聲一辭頭衣王途尉候猬栗骫靡鹹解涎皮涎臉嚣噪鼷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