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假的意思、赐假的详细解释
赐假的解释
经皇帝批准而给与假期。《晋书·王国宝传》:“及弟 忱 卒, 国宝 自表求解职迎母,併奔 忱 丧,詔特赐假。”《南史·颜竣传》:“以父 延之 致仕,固求解职,赐假未发,而 文帝 崩问至。”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宴》:“我的夫人呵,昨已单本题请他的身后恩典,兼求赐假西归。未知旨意何如?”
词语分解
- 赐的解释 赐 (賜) ì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假的解释 假 ǎ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网络扩展解释
“赐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上级或掌权者批准休假,带有敬辞性质。古代主要指皇帝特批的假期,现代语境中可延伸为领导准假(但使用较少)。
二、具体解析
-
古代用法
特指帝王批准臣子休假,常见于史书记载:
- 《晋书》记载王国宝因丧事“诏特赐假”
- 《南史》描述颜竣因父亲致仕“赐假未发”
-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提到贾政“赐假一月在家歇息”
-
现代延伸
可泛指领导批准休假(敬辞用法),但更常见于仿古表述或特殊文体中。例如:“承蒙赐假三日,得以处理家事。”
三、使用特点
- 权威性:强调批准主体地位高于请假者(如帝王、上司)
- 被动性:假期由被申请方主动授予,而非请假者主张
- 时限性:通常为短期或特定事由的假期(如奔丧、探亲)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日常交流建议使用“准假”“批假”等更通俗的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赐假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它的意思是给予假期或休假的行为。现在让我们来拆分赐假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赐字的部首是贝并包含了8画,而假字的部首是人并包含了9画。赐假这个词并没有繁体字形式,它的写法在古代是没有变化的。下面是一个例句:老板赐假给我,我将去旅行。在组词方面,我们可以有赐假、赐假条、假期等词语。与赐假相关的近义词包括给假、授予假期等。相反地,反义词则是收回假期、取消休假等。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