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鉏治的意思、鉏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鉏治的解釋

剪除;整治。 宋 沉遼 《伯少卿埋銘》:“民頑,悍吏多為奸,公至逾年,峻法鉏治。”《朱子語類》卷一一四:“私意竊發,隨即鉏治,雖去枝葉,本根更在。”《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煒 在官,鉏治兇惡無所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鉏治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耕鋤整治,特指通過鋤草、松土等方式治理農田,引申為對事物的整頓與修治。以下從形、音、義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與字源

二、詞義解析

  1. 本義:農田耕作

    「鉏治」指用鋤頭除草、松土,屬古代農業精耕細作的重要環節。元代農學家王祯在《農書》中記載:「鉏治頻數,則地熟而苗旺」,強調反複鋤地可提升土壤肥力。

  2. 引申義:整頓修治

    擴展至對事務、問題的系統整治。如明代宋濂《燕書》載:「鉏治強梗,撫存鳏寡」,喻指鏟除頑劣勢力、安撫弱勢群體。

三、典籍用例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被「鋤治」「整治」等替代,但仍在研究古籍、農史文獻時出現。其構詞邏輯(工具+動作)反映了漢語「動賓複合」的構詞特點。


參考來源: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王祯《王祯農書》(農業出版社,1981)

宋濂《宋學士文集》(四部叢刊本)

賈思勰《齊民要術》(商務印書館,1956)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古籍出版社,1955)

網絡擴展解釋

“鉏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鉏治”指剪除、整治,常用于描述通過嚴厲手段清除不良現象或整頓治理。其中:

二、文獻用例

  1. 政治治理
    宋代沈遼在《伯少卿埋銘》中提到:“民頑,悍吏多為奸,公至逾年,峻法鉏治”,指官員通過嚴法整治官吏腐敗。

  2. 思想修正
    《朱子語類》卷一一四中比喻:“私意竊發,隨即鉏治,雖去枝葉,本根更在”,形容對錯誤思想的表面修正。

  3. 懲處惡行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記載官員“鉏治兇惡無所貸”,強調對兇惡之徒的徹底鏟除。

三、注意事項

建議需要深入探究的讀者查閱《朱子語類》《續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拜交便攜式冰翁毖慎成精詞話從橫待除道台電阻掇醍發癫高分子功能材料梗險鼓楫谷行鶴闱閧聚滑軌護築賈盜嘂謼嘉許經理浄植九功舞君子竹開奬恪虔爛襟襟懶懶攤攤斂手鐮尾柳葉刀彌羅齧臂逆水行舟噴飯飄纚貧單愆邪麒麟冢親理寝膳器使揉弄讪短使符稅舍戍邏豎義歲周貪生畏死聽水響推誠置腹維時烏杖西點邪辭寫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