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羅的意思、彌羅的詳細解釋
彌羅的解釋
包羅;布滿。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闡幽微二》:“諸有英雄之才,彌羅四海,誅暴整亂,拓平九州,建號帝王,臣妾四海。” 宋 範成大 《白玉樓步虛詞》之一:“珠霄境,卻似化人宮。梵氣彌羅融萬象,玉樓十二倚清空,一片寳光中。”
詞語分解
- 彌的解釋 彌 (彌) í 滿,遍:彌滿。彌月(a.整一個月;b.嬰兒滿月)。彌望(滿眼)。彌天(滿天,形容極大的)。 補,合:彌補。彌縫。彌封。 更加:彌堅。欲蓋彌彰。 水滿的樣子:彌漫。 久,遠:彌留(病久留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網絡擴展解釋
“彌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包羅、布滿”,常用于形容事物廣泛覆蓋或包容萬象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
- 彌(mí):有“滿、遍”(如“彌天”)、“更加”(如“欲蓋彌彰”)、“久遠”(如“彌留”)等含義。
- 羅(luó):本義為“羅列、分布”,引申為“包羅、涵蓋”。
組合後,“彌羅”強調空間或範圍上的廣泛覆蓋。
-
應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宗教語境,例如描述天地的廣闊或自然萬象的包容性。
二、古籍與文學引用
-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
記載“彌羅四海,誅暴整亂”,指軍事力量的廣泛覆蓋。
- 宋·範成大《白玉樓步虛詞》
詞句“梵氣彌羅融萬象”描繪了道教梵氣包容萬物的意境。
三、延伸用法
- 宗教術語:在道教典籍中,“彌羅”可代指至高無上的境界或空間,如“彌羅天”象征包羅萬象的宇宙。
- 現代使用:現多用于書面語或詩詞中,形容宏大、全面的狀态,例如“彌羅萬象”。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包羅萬象、涵蓋、遍布。
- 反義詞:狹隘、局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真诰》或《範石湖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彌羅的意思:
《彌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擴散、擴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彌羅》的部首是“弓”和“網”,總共由9畫組成。
來源:
《彌羅》是一個古老的漢字,來源于古代的文獻和字典記載。它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廣泛使用。
繁體:
《彌羅》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彌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書寫規範有所不同。對于《彌羅》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字形與現代相近。
例句:
1. 他的聲音在整個房間裡彌羅開來。
2. 這個消息很快就彌羅傳開了。
組詞:
彌羅化、彌羅辟、彌羅擴散、彌羅天路
近義詞:
擴散、傳播、蔓延、散播
反義詞:
收束、集中、抑制、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