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各種農具。《山海經·海内經》:“ 帝俊 生 三身 , 三身 生 義均 , 義均 是始為 巧倕 ,是始作下民百巧。” 袁珂 校注:“百巧者,主要蓋指耒、耜、銚、耨等農具也。”
“百巧”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百巧”原指古代各種農具,源自《山海經·海内經》的記載。據袁珂校注,其具體涵蓋耒(翻土工具)、耜(類似鍬的農具)、铫(大鋤)、耨(除草工具)等。
《山海經》提到,神話人物義均(巧倕)發明了“百巧”,為百姓創造了農業生産工具,推動了農耕文明的發展。原文為:“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部分資料(如)提到“百巧”可引申為形容人聰明靈巧、擅長應對複雜情況,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衍生義或誤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山海經》原文或袁珂的《山海經校注》。
百巧(bǎi qiǎo)是指具有多種才能或技藝的人或物。字形上,百巧由“百”和“巧”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百”字的部首是“白”,總共有四畫;
“巧”字的部首是“工”,總共有五畫。
來源:
“百巧”一詞的來源較為難确定,但它的含義指的是具有多種技巧或才能。在古代,巧字表示技巧、技藝,而百則表示衆多、多種多樣。因此,百巧指的是各種能力、才華或技能的綜合體。
繁體:
在繁體字中,“百巧”保持相同的意思與拼寫。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百巧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現代漢字标準,與古代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無法直接給出古時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演變和規範化,因此現代漢字已經與古代漢字有所差異。
例句:
1. 她是我們學校的百巧之才,擅長音樂、繪畫和運動。
2. 這家餐廳的菜品百巧百俐,無論中餐還是西餐都很出色。
組詞:
百般巧妙、巧奪天工、巧妙運用
近義詞:
多才多藝、萬能、全能
反義詞:
呆闆、單一、不靈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