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喻的意思、逆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喻的解釋

一種由果推因、由末究本的譬喻方法。《翻譯名義集·增數譬喻》:“逆喻者,大海有本,所謂大河,大河有本,所謂小河等,以喻涅槃有本,謂解脫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逆喻(又稱“倒喻”)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其核心在于颠倒比喻的本體與喻體常規順序,通過反常規的語言結構增強表達效果。以下是關鍵解析:


一、定義與形式


二、作用與效果

  1. 突出喻體特質
    例如“鋼鐵般的意志”改為“意志如鋼鐵”,後者通過逆喻更強調“鋼鐵”的堅硬屬性。
  2. 增強詩意與新穎感
    如徐志摩詩句“甜蜜的憂愁”,矛盾詞組合形成情感碰撞(注:此例更接近“矛盾修飾法”,若嚴格區分,逆喻側重結構倒置,矛盾修飾側重語義對立)。
  3. 引發讀者聯想
    打破常規語序可激發讀者主動補全邏輯,如“熔岩般噴發的熱情”比直述更具畫面感。

三、與其他修辭的區分


四、實例參考

  1. 古漢語:杜甫《兵車行》中“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以“哭聲沖雲霄”逆喻悲痛之劇烈。
  2. 現代文學:魯迅《野草》中“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通過倒置表達哲理性反思。

若需進一步探究,建議查閱《修辭學發凡》(陳望道著)或語言學論文,以獲取更體系化的理論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逆喻

逆喻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部首分别是辶和口。

《逆喻》這個詞的意思是與實際情況相反或背道而馳的比喻。它用來形容用詞不準确或意義相反的修辭手法。

根據字形及結構,逆喻的筆畫數為10畫。

逆喻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起源于《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逆喻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逆喻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隻是在形狀上稍有不同。例如,逆寫作逆,喻寫作喻。

以下是關于逆喻的一些例句:

1. “黑白颠倒”是一個典型的逆喻,形容事物的本質與表面現象完全相反。

2. 這個電影中有很多逆喻的情節,讓觀衆産生了一種戲劇性的反差。

逆喻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

1. 逆喻修辭:指用逆喻手法進行修辭的表達方式。

2. 逆喻比較:用逆喻進行的比較,用來誇大或誇張句子中的意義。

逆喻的近義詞包括反諷、諷刺、反襯等,它們都是用來修飾句子或表達一種特殊含義的修辭手法。

與逆喻相反的意義是直喻,表示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比喻。

綜上所述,逆喻是用來描述與實際情況相反或背道而馳的修辭手法。它的字形由辶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畫。逆喻一詞源于古代漢語,現代繁體字的寫法與古時候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逆喻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它的近義詞包括反諷、諷刺、反襯等,相反的意義是直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