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行的意思、麤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行的解釋

遠行。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十一:“麤行出家兒,心中未平實。貧齋行則遲,富齋行則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麤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雲溪友議》記載,“麤行”指遠行,尤其強調長途跋涉的艱辛()。例如原文中“麤行出家兒”即指遠行出家的僧人。

  2. 構詞解析

    • 麤(cū):同“粗”,本義指鹿類動物行動時揚起的沙塵,引申為粗糙、粗疏()。
    • 行(xíng):指行走、出行。組合後“麤行”特指需要承受粗粝條件的遠途行程。
  3.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唐代文獻,帶有古語色彩。如例句“貧齋行則遲,富齋行則疾”,通過對比不同經濟條件對遠行速度的影響,反映古代社會階層差異。

  4. 現代使用情況
    “麤行”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籍或詩詞鑒賞時可能涉及。其含義可對應現代詞彙“長途跋涉”或“遠行”。

建議需要深入探究該詞具體語境的讀者,可查閱《雲溪友議》原文及相關唐代文獻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行

麤行,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骨”和“行”,共計11筆。該詞源自漢代文學家劉向的《戴震傳》中“骨行”一詞,意為步履蹒跚、行走不穩定。

繁體

麤行的繁體字為「麤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麤行」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其基本形狀和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由于古代字體的不同流派和書法風格,可能在筆畫的順序、形态等方面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因年事已高,行動麤行,需要别人的幫助。

2. 那隻受傷的小動物麤行着穿過草地,尋找食物和庇護。

組詞

麤糙(cū cāo)行走蹒跚,麤糙不堪。

近義詞

步履蹒跚、跛行、行走不穩定

反義詞

輕巧靈活、穩如磐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