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樹本的意思、樹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樹本的解釋

[root of a tree] 樹的根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猶叩樹本,百枝皆動也。——《後漢書·李固傳》

詳細解釋

(1).樹的根幹。《後漢書·李固傳》:“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猶叩樹本,百枝皆動也。”《急就篇》卷四“斬伐材木斫株根” 唐 顔師古 注:“樹本曰根。”

(2).建立根基。《史記·呂不韋列傳》:“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晉書·曹志傳》:“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親,不得樹本助化,而遠出海隅?” 唐 韓愈 《平淮西碑》:“ 蔡 帥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将,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樹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樹的根幹,即樹木的根部或主幹部分。這一解釋常見于古籍,例如《後漢書》中“猶叩樹本,百枝皆動”,形象化地描述了根系對整棵樹的重要性。

  2. 比喻意義
    表示建立根基或基礎,強調事物的根本性。例如《史記·呂不韋傳》提到“不以繁華時樹本”,意為在順境中需奠定基礎,以防未來變故。

二、使用場景

三、文化背景

該詞在古籍中頻繁出現,例如唐代韓愈《平淮西碑》用“其樹本堅”形容蔡州勢力根基穩固,體現了對“根本”的重視。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文獻,或查閱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樹本的意思

樹本(shù běn)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作為樹木主幹的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樹本的部首是木(mù),由4畫組成。

來源

樹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樹指的是生長在地上的植物,而本則表示主幹或根源。因此,樹本引申為樹木的主幹部分。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樹本的寫法為樹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樹本的寫法多種多樣。其中一種寫法為樹本。

例句

1. 這棵樹的樹本受到了嚴重的損壞,需要進行修剪。

2. 農民利用樹本進行家具制作。

組詞

1. 樹幹(shù gàn):樹木的主要支撐部分。

2. 根本(gēn běn):事物的根源或根本原因。

近義詞

樹幹,木杆,主幹。

反義詞

樹葉,枝幹,樹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