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苫枕塊的意思、寝苫枕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苫枕塊的解釋

鋪草苫,枕土塊。古時居父母喪之禮。《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寝苫枕塊。” 賈公彥 疏:“孝子寝卧之時,寝於苫以塊枕頭,必寝苫者,哀親之在草;枕塊者,哀親之在土雲。” 明 無名氏 《四賢記·構釁》:“那蛾眉女流,秉心如水,寝苫枕塊居親制。”亦省作“ 寝苫 ”。《清史稿·宣宗紀三》:“甲戌,皇太後崩,乙亥,奉安大行皇太後梓宮於 茲寧宮 。上居倚廬,席地寝苫。” 章炳麟 《讀郭象論嵇紹文》:“ 崑山 顧君 論 嵇紹 ,以為 晉 非其君,倍父而求肉食, 蕩陰 之死,不足以自蓋。烏虖!寝苫之痛雖故,為君臣何有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寝苫枕塊是漢語中的傳統成語,多用于描述古代喪葬禮儀中的守孝行為。其釋義、出處及文化内涵如下:

  1. 釋義

    “寝”指卧睡,“苫”為草席或草墊,“枕”為以物為枕,“塊”即土塊。字面意為“睡草席、枕土塊”,形容居喪期間子女在父母墳旁結草廬而居,以簡樸艱苦的方式表達哀思。該詞體現了古代喪禮的孝道要求,強調“哀毀骨立”的守喪規範(源自《漢語大詞典》)。

  2. 文獻出處

    最早可追溯至《儀禮·喪服》:“居倚廬,寝苫枕塊。”古代禮制規定,父母去世後,子女需在墓旁搭建簡陋草廬(倚廬),并以草苫為席、土塊為枕,服喪三年,以示悲痛與追念(參考《儀禮》鄭玄注)。

  3. 文化背景

    這一習俗源于周代“五禮”中的兇禮,與儒家“慎終追遠”思想密切相關。《禮記·問喪》載:“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認為寝苫枕塊是通過身體苦行傳遞内心的哀傷,強化倫理秩序(引自《禮記》研究文獻)。

  4. 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表達,形容極度悲痛或恪守傳統禮制的行為,如:“他如古人般寝苫枕塊,守墓百日”。部分方言中仍保留類似說法,但實際行為已隨喪葬習俗簡化而消失(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寝苫枕塊”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古代子女為父母守喪時的禮節,即睡在草墊(苫)上,以土塊(塊)為枕頭,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悼之情。


出處與背景

  1. 經典文獻
    最早出自《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寝苫枕塊。” 賈公彥注疏解釋為“哀親之在草(草席)、在土(土塊)”,體現孝子對父母離世的悲痛。
  2. 文化内涵
    古代喪禮制度中,子女需在守喪期間(通常三年)過簡樸生活,通過“寝苫枕塊”的苦行方式表達哀思。

用法與示例


注意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儀禮》原文或古代禮制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矜敖不可長八洞神仙抱癖北宮嬰兒避難弊仆不伏手慚羞杵臼交春岚措身東波放療方色飛宇風蝕公梼馉飿國忌行香郭隗金鶴獨後舉黃牌警告角壯汲道基肥錦熏籠嫉賢傲士緝綜君家苦水兩國相争,不斬來使流婉六铢衣龍袍樓閣台榭辇送弄參軍虐老獸心骈錯平常绮船鬐刺邱嶽峰全交仁心睿蕃設東收緣結果耍單素帷田婆羅添前字同聲同氣頹塌徒取猬附微難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神水